阅读历史 |

81芳樱之变2(1 / 2)

加入书签

关昀洲终于有了动作,没让关?彦的算盘落空。他就知道,关昀洲一定是谋害杜明堂的主凶手。

至于芳樱楼的纵火杀人案,关?彦在盘龙山里时,就听杜明堂说过了。

这只案子似冒着诡谲的硝烟,波及民间与朝堂,搅动京城风云多时,寻常百姓家各干各的,粉饰太平,所以站在大街小巷上很难察觉到一点。就像一颗烂果子,外表光鲜亮丽,内里果虫肆虐,肉渣迸溅,没几块好肉,总之闹得够凶就是了。

关?彦虽认定是关昀洲窃走杜家重要账本的大贼,却明白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跟幕后黑手协作。幕后之人跟南禺邪术大有干系,忌惮多疑的安南都督,又忌惮跟安南都督相识的杜明堂??便是杜家掌舵人杜咏都不知道他跟杜明堂之间的深交情,幕后之人对此却一清二楚,不知在背地里窥视了他跟杜府有多久。

幕后黑手布的何样的局,犯得着他花费如此多的精力跟时间筹备?

并且让关昀洲陷害杜家的方式有很多,他却偏偏选择窃取账本这个方式,这个方式显然很有难度,他偏要吃力不讨好?不会。

要不然在同一时间段内,杜明堂又岂会收到一笔来自南禺的生意?要不是账目上有出入,杜明堂也不会打开箱匣寻找往年账本,更不会秘密带入进入南禺的接应人寻备用账目,他也不会遭到暗杀。一连串的,像是有人故意掐点送出了这笔生意,让杜明堂顺着他的计划赶到南禺一样。

这种走向,跟当初有人用密报与沿海战局诱引关?彦入南禺一致。

幕后黑手和关昀洲认定关?彦与杜明堂必死无疑,杜家丧事传遍京城,关昀洲却连派人确认一下都不愿意,反而一听说杜明堂的死讯就去了芳樱楼,他欲盖弥彰的把戏被关?彦看穿。

关昀洲到底在着急什么?

芳樱楼杀人纵火案发生的时间跟杜家丢失账本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内,关?彦虽怀疑过此案跟杜家有关系,但一直没有证据,时间一长,他就将这种念头搁置了。同时,在他的观念里,关昀洲就应该是杜明堂口中的李周官商相斗戏码里的“看客”,因为他在那段时间里,什么都没做,按照杜明堂的说法就是“天天在朔州府暂住的府邸筹备跟魏家联姻的事宜”。甚至连京城都没去过。

芳樱楼杀人纵火案发生了那么久,关昀洲愣是一动不动,这足以说明他跟这个案子根本没有关系。加上,杜明堂不久后久出发去了南禺,关昀洲的精力应该放在安插人手暗杀他身上。

因为是同一时间段,关?彦对他产生了怀疑,但也是因为这个,关昀洲在此案上的嫌疑才会被洗清??芳樱楼之案跟杜家出事同时发生,关昀洲怎么可能一边在京城安插人手杀人放火,一边在南禺请杀手观察杜明堂的踪迹?

大婚在即,人多眼杂,即便关昀洲一次都没去过京城,做了什么动作,别人都会有所察觉。

种种迹象都证明,关昀洲跟京城的芳樱楼毫无关系。

那他为什么在得知杜明堂死讯后,第一时间有所动作的地点选择的是芳樱楼呢?

关?彦百思不得其解。

莫非……他真的料错了?

关昀洲不是窃取杜府账本的元凶?

如果他是,他是怎么做到在芳樱楼案发生的时候,在朔州府窃取杜府的账本的?

第一,账本是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的。

第二,关昀洲远在朔州府。

就算他躲过了四处的眼线,且在京城安插了人手,他又是怎么在一夜之间就将杜府的账本窃走的?杜府账房守备森严,府内情况千变万化,账房先生刘春盛再会传信,他也想不通是什么怪物能在短时间内无声无息地完成这一套动作。此迷点先暂时搁置。

第三,芳樱楼案、杜府丢账案一起发生,都是大事,不管哪一个,没有周密的安排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不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

关?彦扪心自问,他在最开始之所以认定关昀洲与芳樱楼的案子无关,还是因为他在潜意识里将关昀洲当作了追杀杜明堂的凶手。而杜明堂来南禺的原因跟账本息息相关,所以他当然会顺其自然,将关昀洲当作窃取杜家账本的贼人,更甚者,他认为让杜明堂收到南禺生意消息的人也会是他。

这一切只有自导自演,发生得才会更顺心不是吗?

因为他将暗杀、窃取等一系列的行径都算到了关昀洲的头上,他才会觉得,同时间发生的芳樱楼大事才会跟他无关,这才是主要原因。

再强调一遍,大婚在即、人多眼杂……说难听点,是关?彦他自己给别人寻的借口罢了。

如果将暗杀跟窃取两个字眼分开,关昀洲选择了暗杀就有机会再选择芳樱楼,如果他选择了芳樱楼,就不可能再选择窃取。

真相终于浮现眼前??

关昀洲根本不可能是窃取杜府账本的元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