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8紫禁城(2 / 2)

加入书签

桓大拎着水桶转身往屋里走,水珠顺着他的脖颈滑进衣领。卫斓追着问道:“桓影平时住这儿吗?”他依旧不回答,只将水倒进缸里,发出哗啦一声巨响。

卫斓摸了摸鼻尖,有些尴尬地说道:“那个,我就在这里等等他好了。”说着,她索性坐在石凳上,打量起桓大来。这人干活时肩背绷得笔直,好似把日常活计都当成了武艺操练。

卫斓正看得出神,密道口突然传来冬桃压着嗓子的喊声:“郡主!公主往露华阁来了!”她来不及告别就被冬桃一把拽进密道。

桓大的动作瞬间停了下来,视线紧紧盯着那扇门,抓起墙角的竹耙,快速扫平地面上的脚印,又从柴堆里抽出几捆干枝,麻利地盖住密道口。他的动作熟练而迅速,显然不是第一次。

他的手指在覆满青苔的暗门上停顿了许久,许久。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冷峻的轮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

??

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刘明义跪在冰冷的地砖上,额头触地,一丝不敢动弹。他能清楚地感受到崇祯皇帝的目光正死死盯着自己,那目光仿佛带着千斤重压,压得他连呼吸都变得艰难。房间里安静得连烛火的轻微噼啪声都听得清清楚楚,空气中弥漫着龙涎香的味道,浓郁而沉闷。

“平身,赐座。”崇祯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刘明义刚起身,便撞上皇帝那阴鸷的目光。朱由检身着明黄色龙袍,面容清瘦,眉宇间带着深深的忧虑和疲惫,可那眼神依旧锐利如刀,仿佛能洞察人心。

“洪武年间,诚意伯刘文成公(刘伯温)将此物献于太祖。”皇帝的手指微微发抖,声音却愈发低沉,一字一句道:“‘大明气数二百七十六载,甲申岁当有倾覆之危,唯刘德十六世孙可挽天倾’。刘德,可是你家先祖?”

刘明义后背瞬间沁出冷汗。祖父临终前塞给他的锦囊上分明写着:“逢甲申,遇真龙,当以药石避刀兵。”

“陛下,”他稳住声线,低声回道,“先祖刘德确是文成公弟子,然草民自幼习岐黄之术,于兵戈征伐实属外行。”

“昨日六百里加急,”皇帝抓起最上头的奏折,纸页捏得簌簌作响,“李贼又攻下三县!”他转身时带起的风扑灭了最近两盏烛火,暗影中声音陡然拔高:“尔等世受国恩,如今国难当头,战火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为何不奋起救国?”

“若蒙圣恩,草民愿于各府州县广设医棚,救治……”

“糊涂!”奏折擦着耳边飞过,重重砸在蟠龙柱上,发出一声巨响,“朕要的是能退敌的良策!你既得文成公真传,岂无安邦定国之术?”

刘明义沉默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