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风起(2 / 2)
此饭馆乃长安城有名的酒楼,菜肴精致,座中往来多是达官贵人。才到门口就听见琵琶声脆,戴帷帽的胡姬正弹唱新谱的《折桂令》:“金榜题名时,马蹄踏碎长安花......”
四人刚入座,阿锦便兴冲冲地替沈知微点了她最爱的甜品,红枣炖银耳。而绣儿、巧儿也罕见地放开了拘谨,点了一桌子好菜。跑堂的小二见她们聚都是一脸喜气,忙不迭推荐:“新到的黄河鲤鱼正肥,用蜜渍梅子蒸最是鲜美!另有西域来的三勒浆,娘子们可要尝尝?”
“今日多亏娘子,否则我们哪能吃得这等美味!”
“是啊!若店铺再这样火下去,说不定来年还能去东市开分铺呢!”巧儿说着往嘴里塞了块金乳酥,嘴角还沾着酥皮,“到时候咱们也学波斯商人,组商队运货!”
沈知微听得好笑,抬起酒盏道:“愿‘锦童斋’生意更旺,诸位皆有大富之运!”
阿锦忙道:“不敢当娘子所说得大富之运,只要‘锦童斋’大富,儿等必错不了。”
众人纷纷举杯畅饮,一时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忽听得隔壁传来杯盏碎裂声,有个醉醺醺的声音嚷道:“什么‘锦童斋’!定是攀了高枝才......”话未说完便被人捂住嘴拖走。沈知微执筷的手顿了顿,复又笑着给阿锦夹了块炙羊肉。
----------------------
然而,与锦童斋一片繁盛不同,那些仿制店铺们却陷入了窘迫境地。
尤其是永兴坊的‘巧工阁’。
‘巧工阁’原本是做木制玩具生意的店铺,小到鲁班锁、七巧板、华容道之类传统手持玩具,大到木马人、鸠车、秋千等。然则,此类玩具木料成本高、匠人工时费用高,费时费力很难一本万利。东家黄三郎常蹲在门口抱怨:"如今小郎君都去玩什么投壶、双陆,谁还耐烦解这九连环?"
‘锦童斋’火了之后,黄三郎也得了几个玩偶。左看右看,他觉得几个布娃娃而已,并无多少技术含量,于是眼红起‘锦童斋’生意好做。认为沈知微之所以能做出名声,必然是背靠崔怀瑾这位人物,否则礼部司衣房怎会特供布料,‘锦童斋’的礼部玩偶娃娃怎敢有他崔怀瑾的神韵?
某日吃醉了酒,竟拎着小偶在店门口嚷嚷:“什么‘六部玩偶’!定是那沈娘子用了美人计......"话没说完,被伙计连拉带扯缩回店里。
然则,六部玩偶有服制约束,那些狸奴、?子之类的,并没有什么限制。因此他投了点小钱试水,看能不能借‘锦童斋’的东风也赚它一点银子。锦童斋有‘吾卫犬’他就有‘吞日神君’,锦童斋有‘洛神’他就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