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4洗杨梅(1 / 2)

加入书签

蒸竹筒饭时,她们还听见隔壁三娘店里传来动静。

杨姐儿甩干手上的水渍,探出头瞧一眼:“她们才开店呢,刚开始泡茶。”

三娘汤饼店近来都是临近午时才开店,一直开到子时,除了晚上,也算是跟陆记岔开了时间。

“等晌午闭店了,我就找她去。”陆琼把灶台边堆放的柴火挪到墙角,手上都是木屑。

不然再拖两日,这铺子要给人收了去。

一刻钟很快便到,杨姐儿揭锅时,陆萱的魂儿也跟着飘远了。

她们给孟升留了两份竹筒饭,还摆出其余四份供食客挑选,锅里再添些水便又蒸剩下的几个竹筒子。

竹筒饭的香味与粽子相似,咸咸的腊肉和糯米香杂糅一起,凑近时还能闻到一股竹子的清香,像是林间的一抹清泉,回味甘甜。

食客正吃着汤饼,如今闻到这咸香也觉得寡淡,尤其是这饭还盛在竹筒子里,叫人觉得新奇。

很快便有第一个想尝竹筒饭的人,她先试着问了一份的价钱。

“一份三十文,连着竹筒都能一起带走。”陆琼笑着搭话。

竹筒子不大,只比茶盏粗,一个巴掌长,就怕里面放得都是江米,加上还要三十文,都能买上一斤多猪肉了,是以这位娘子还是有所纠结。

她还牵着一个小女童,看着不过六岁,正是鬓年,正巧扎着双垂鬓,两边各插了一支淡蓝的花簪子,睁大眼睛望着灶台边上的竹筒子。

眼巴巴的,就差晃着她娘手求着买了。

娘子见状便也咬咬牙,从腰间掏出一个钱袋,数出铜板来:“成,就来一份。”

钱一收,杨姐儿便把竹筒子呈上来。

这竹筒只能上锅蒸一次,不好再重复使用,一是竹子的清香会变淡,二是容易滋生细菌。因着是一次性的,她们便用柴刀劈成两半,好方便客人享用。

热气袅袅升起,露出金黄的糯米、油亮的腊肉,很快竹叶的清香也在四周散开来。

每一块竹筒都配了一双筷子、一个勺子。

娘子便在众食客期待的眼神中挖起一小勺,入口软糯,腊肉咸香,与竹香交织一起,够味却不会生腻。

“怎么样?”旁的食客也一动不动地盯着竹筒饭。

还有食客已经开始捂钱袋,就怕忍不住便花多一笔。

娘子不语,还多吃一勺,待唇边沾上油光,才笑着点头:“味道好极,本以为江米会生腻,却没想呗竹香冲淡了,连腊肉也是肥而不腻。”

陆琼也及时附和:“若是腻了,可叫我们换一盏茶,也能点一份渴水来解腻。”

这样下来,还能多卖出一份饮子,多赚一笔钱!

在她们谈话的间隙,小女童已经将那份吃光了,那娘子也是被提醒了才发觉,皱着眉头,拍了下她的手。

“你可是不准再吃了,江米吃多容易积食!”

小女童嘴巴一撇,小声地辩驳:“可还没吃饱......”

这委屈模样,叫围观食客的心也跟着化了。

“她还在长身子呢,就让她吃个够!”

“是啊,也才没几个钱。”

娘子哪能说得过七.八张嘴,心想钱不是你们出自然不嫌贵,但还是冷了心,不叫小女童再吃。

陆琼也觉得再吃下去会出事,毕竟这江米委实把霜姐儿吃积食过......

想起她刚穿来时,家里好几回揭不开锅,后来挣了钱,还跟人买糍粑,许是太过好吃,陆萱还偷吃到肚子难受。

听起她说这事,陆萱也愣了,沉默很久才肯小声道一声:“是阿姐记错了,我才没有偷吃。”

见她终于肯搭话,陆琼也跟着笑,便顺着她:“是,是我记岔了。”

最后娘子和小女童各退一步,将剩下的带回家吃,也幸好这竹筒子也是没有别的用处了。

过了这个插曲,竹筒子也卖得差不多,还有食客慕名而来,跟友人共享一份,就只是想尝尝这滋味。

所幸也没叫他们失望。

也不知谁说了一句:“陆记总有新菜式,不仅吃不腻,味道都不错,放得料也多。”

众人听着也默默点头,心里也觉得稀奇,怎么能想出这么多点子?

直到晌午过去,食客才渐渐少去。

陆琼守在钱柜前,脸上满是笑,耐心数着一块块铜板。

时而还发出响声,铜板相碰是清脆的,碎银子碰撞是沉闷而有力的,不过都好听!

今儿也算是挣满了十贯钱!还都是现钱,就算这铺子不开了,也能回上元村躺平一阵子。

但挣钱真叫人过瘾,她还是想把铺子继续开下去,好早日换上新宅子,实在不想从院子提着桶去打水了……

等到闭店,孟升还没来,陆琼见时候不早,便先叫杨姐儿回家,陆萱也带着一个竹筒子回去,顺道拿了几块瘦的猪肉,给雪儿当午食。

又想起雪儿近来越发圆润的身子,这也算是跟对人了,整日吃好睡好,过得还挺滋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