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32章(2 / 2)
然而文章突然话锋一转,浩浩汤汤的提出了“平蛮十策”:
“第一策,重振商道,设立专门的商会与使团,利用商业力量深入蛮族腹地,拉拢蛮族首领,用贸易优势交换他们的支持。”
“第二策,设立边贸市场,通过合法的贸易渠道,引导蛮族逐渐接触中原的商品和文化,增强他们对大夏的依赖,逐步消除敌对情绪。”
“第三策,商人可投资边疆地区,开设商铺,建设物流通道,甚至开发农业,改变蛮族的生存方式,使他们脱离游牧,走向农业文明。”
“第四策,加强边疆民生保障,发展地方经济,提供稳定的就业与民生保障,减少蛮族对战乱的依赖。”
“第五策,设置边境特殊税制,降低蛮族商人进贡的门槛,经济上给与优惠,促使双方交好。”
“第六策,设立‘商人外交’,选派懂得蛮族语言、风俗的商人,秘密访问蛮族大营,以商业为纽带展开谈判,促进双方交流与合作。”
“第七策,成立边境援助基金,专门为商贸通道与蛮族的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保证经济合作健康发展。”
“第八策,建立‘商侦’队伍,由商人组成的情报网络,利用他们在商道上的敏锐判断和广泛交际,向朝廷提供关于北蛮及其领袖动向的情报。”
“第九策,建立跨文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北蛮青年,逐步让他们成为中原文化的支持者与传播者。”
“第十策,加强对北蛮地域内民间的稳定管理,设立自治机构,发展地方文化,减少蛮族内部的纷争。”
这一番策论宣读后,朝堂上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思。许多大臣对于徐知薇所提出的方案表示赞赏,认为其不拘一格,颇具远见,不仅能够平息北蛮的侵扰,还能通过商业手段促进民族的融合与安定,实现北疆长久安定。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仍然心存疑虑。“此策虽好,但商人若过于强势,如何保证他们不会以经济为手段来操控边疆?我们朝廷如何能有效监管?”
另一位大臣却冷笑道:“若依旧对商道进行束缚,如何能迎来经济的繁荣?我们大夏可不能因循守旧,错失良机。”
朝堂的讨论逐渐升温,意见分歧。一些大臣认为,“平蛮十策”不仅是一套治国安邦的妙策,更是大夏商业力量崛起的契机;而另一些则对此充满戒心,认为过于依赖商道,朝廷恐将丧失应有的掌控力。
不过,最为关键的是,此文作者智慧与谋略已经让朝堂上不少重臣心生敬意。已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