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3少康(2 / 2)

加入书签

王安一时被驳得脸上挂不住,又见对方只是个低等女官,语气便不屑,“哦?不知这位同僚何人?”

阮梓君略一合袖行礼,娓娓回答:“下官姓阮,名梓君,现任东宫中允。”

五品官而已,那你凑什么热闹。王安吸吸鼻子,朝她仰起了脸。

“方才听阮中允说,若论帝王功绩,少康优于太祖,然少康虽为中兴之君,也只是承禹之功业,无非是在已有的基业上中兴罢了。你说太祖反比不过少康,不知有何论据呢?”

阮梓君再次合袖行礼,回答:“少康与太祖虽皆受命于天,然圣贤亦有不同。少康于国家危亡时而生,虽出身尊贵然并无一日享乐,为复国大计不惜自贬身份,流离失所四处逃难,途中更无一日泄气。保全自己后,他亦不曾懈怠,内,治理百姓、布施善政,外,联通夏氏遗民、运筹帷幄,运作数载,终成复国大业。此意志与德行,未曾见输于历代任何一位帝王。”

王安心下惊叹于其论述,面上仍不以为然,捋捋胡须只反问:“只是太祖皇帝太祖起于微末,而终一统天下,此乃万世之功,如何比不得少康呢?”

阮梓君道:“私以为,评帝王功绩不可不顾其所处之环境,亦不可轻其美德只重其机遇。太祖皇帝虽亦起于微末而成就大业,然当时正值前朝土崩瓦解之际,太祖顺应实势,天时地利人和也,若处少康的境地,想来难以建立少康之功业。另,太祖立国后去州郡兵,至后世边境兵力空虚,北方蛮族趁乱南下,乃令我大周失去半壁江山。如此功过,不如少康。”

“啪嗒”,王安手里书被惊得脱手落地。

这、这、这怎么还评价起太祖皇帝的过失来了?

虽说是畅所欲言,但这也太大胆太直白了些吧!

王安心惊胆战地瞟了一眼主位的沈星澜,但见其听得专注,脸上并无怒意,心里才稍稍放松些。

王安咳了一声,只待拉回沈星澜的思绪后,听她开口责骂。

但见沈星澜眼眸一动,果然回了思绪,她看了一眼身边沉默侍立的阮梓君,又看了一眼左手边脸色铁青的王安,将手里的书卷“啪”地合上了。

“王侍中别这么紧张。”沈星澜笑笑:“不过是大家研学,讲究的就是畅所欲言,今日既然是评各朝帝王优劣,那就没有什么不能评的,若论做帝王,谁又能尽善尽美呢?就算尧舜来了,也未必敢说自己毫无过失吧。”

王安擦擦额头的汗,挤出一点笑容:“正是正是。只觉得阮中允太莽撞了些,才读了几本书就敢大肆点评帝王功过了。”

沈星澜也很快地表示同意:“说的正是。太祖皇帝做事亦是从大局出发,所谓大局,难免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无非权衡利弊。就说去州郡兵,也是去前朝内乱之弊,并非没有缘由,此乃权衡之后的结果,怎可只言其弊而不顾其利呢?阮中允推崇少康,难不成少康就尽善尽美吗?他有中兴之功,但未必没有其他过失,只或是太过久远,史书不详罢了。阮中允,你此番言论实在偏颇。”

阮梓君欠身:“是。”

别说,皇太女人虽小,说起道理来还挺言之有物的,这么一说,王安颤巍巍一颗心就定了不少。

沈星澜放下书,“今日就到这里吧,王侍中也累了,早点回去休息,下次咱们再论。”

王安笑容勉强:“但凭皇太女殿下吩咐。”

刚刚自己害怕什么来着?怎么还大庭广众掉了书?真是丢人!王安心里懊恼。

众人就都散去。

厅堂里只剩下沈星澜与侍从几人,沈星澜一抬手,命道:“请阮中允陪我出去走走吧。”

阮梓君应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