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回(1 / 2)
快要入冬,天更冷了些,平日里在杭州城忙货运的汉子歇了工,一些回城郊的老家,一些改换了别的活计。
安家茶铺的茶饮生意淡起来,只有脸熟的街坊会在晌午修整时要碗茶喝,其他时候都没有什么人流。
生意的重点转移到了糕点上,每日做几笼桂花糕、茶糕、条头糕、酥油饼、定胜糕、桔红饼,到入夜前都能售尽。收入倒比前些时候喝茶的旺季还要好些,只是每日都得五更起来忙活,比打更的鸡还要贪早。
近日安澜娘家妹妹嫁人,央求她回村里帮忙。如果她回去,要走十天半个月,非常耽误铺子生意,家里两老两小没有着落。所以她是不打算去的,但娘家写信三催四请,令她日日叹息。
法海知道她的为难,便提出由他来顾铺子。他已经学会了绝大多数糕点的做法,可以独自掌厨。
两个小姑娘日日去绣娘那里学绣工,不学的时候法海会教她们认几个字,很容易打发。至于瘫痪的叔公,安婆婆一直贴身照顾,也不用法海费心。他只需要每日做够饭食,让安家这四口人吃饱就好。
“可是,阿年你是和尚,姑娘们也不能总是吃斋菜……”安澜犹豫不决。
“肉类非为比丘而杀,便不应以比丘为犯戒。”法海笑着向她解释,“我为他们所做的菜虽是荤菜,并不是我杀的生,也不是为了我而杀的生,此生也没有落入我的口中,所以不算是我破戒。他们想吃什么菜,我可以给他们买,也可以给他们做。”
有了和尚的帮衬,安澜便放心回娘家去。其实,相处这么多天,她大概也把和尚当做是家人了。
法海一个人顾铺子,其实也不算很忙,毕竟茶饮生意淡,卖完糕点便可以打烊。
法海本想着要多抽出时间与小青相处,但他在茶铺做了这么久的工,成了附近的知名和尚。时不时就有信佛的街坊来找他解读经书,他义不容辞,仔细耐心地弘法授道,一字一句讲解清楚。这样一来,倒是把他自己的事情耽误了。
令法海没想到的是,刘贤也找上他。
大概是面子上挂不住,刘贤捕快有一阵子没来喝茶,街坊们一直有传他跟小青姑娘相亲却落荒而逃的事情。
最近许仙到白府提亲,小青忙着帮姐姐张罗,好一阵子没来茶铺。
刘贤这才鼓起勇气,拉住了和尚说话。
“宜年小师父,你之前也受到小青调戏,被人当做笑料,却不见你后来对着他有什么不便。难道是你们修佛的人,心态就是比别人好?”
刘贤真有了心理阴影,现在看到小青就退避三舍。但即使不见小青,心头也总是梗得慌,饭吃不下、睡难以香,日子都过得没滋没味。他实在没有办法,颇为羡慕和尚的悠然自得,便学着其他街坊的样子来求解。
法海没细问他缘由,只是笑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刘贤读过些书,但没怎么接触过佛家,睁着他那疑惑的小眼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