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第4章(2 / 2)

加入书签

比对这金钗书信,寥寥几行,却没有一个废字。所谓“紫鸾鸟,栖梧雏凤”,俗语又有“雏凤清声”之说,沈抒遥顿时想通了关键。也许,这串珍珠的秘密和一首曲子的旋律有关,只有按照某种特定的顺序拨动,机关方可自启。

因对小乌说:“你一整夜没睡,去补一觉。”

小乌打了个哈欠,靠着大弩,抱着臂在树底下睡着了。

醒的时候,看见沈抒遥摘了几只芭蕉叶,叶片裁就的碗里,分别盛着泉水、河流附近的矿床中找到的朱砂、富含天然黄色色素的槐树花苞、青苔和地衣,还有不知道从哪刮来的一坨果冻颤悠悠的树脂。

小乌一脸好奇:“小姐这是在鼓捣什么?”

沈抒遥淡然答道:“易容,去苏州。”

小乌吃惊:“小姐受伤身子又弱,过去水路都得三五天呢!”

沈抒遥说:“苏州自有我要的东西。”

小乌心大:“那小姐也多虑了吧!小姐在深闺素不露脸,再说那日刑场上灰不溜丢,旁人根本没看清您的模样,哪用得着这么麻烦?”

沈抒遥摇头:“凡事防万一。”

他用石臼捣碎原料,衣服上撕下来的布过滤,陶片加热浓缩,最后加了一把石灰石煅出的水,提高色素的附着力和持久性。做得了化学实验,然而最后一步化妆,他却略显迟疑。

小乌请缨:“这事交给我!我以前给死人上过妆呢。”

沈抒遥并未反对,静静坐着不动任他施为,只反复看着钗中的字条。一炷香过后,随意看了一眼水中的倒影,果然瞧不出本来颜色。其余,丝毫不关心自己此刻顶着一张怎样的脸。

吴越山水清嘉,山虽不高,却错落有致,绿意如洗;水从山脚潺潺而来,迤逦而去,连接着太湖诸岛。正所谓千秋万古,只有青山绿水常在。扬州古渡登舟,东南而下,船行几日,江面渐渐开阔,如一卷绵延铺展的水墨。拢岸后,混在商队中入了苏州城。恍若穿越时光隧洞,那街坊格局虽古意盎然,却与现代竟有几分相似之处。水是姑苏的灵魂,滋养着这里的一切。无论身在何处,碧波总在眼前流动,清淳如镜,映得天光云影宁静如眠,分不清烟火人间、画中梦境。河道如织,小桥低卧,街巷曲折,长而幽深,民居疏密得宜、粉墙黛瓦。牌坊、寺观、祠堂、义庄点缀其间,荡漾出一派灵秀的生机,流淌着古往今来的温柔。

小乌卖了熊掌,换了碎银子,接着来到客栈,要一间房。小乌果然用尽毕生绝学,化得比死人还不像活人。掌柜的见了这副尊容,双手往衣袖里那么一揣,缩着个脑袋,只埋头不敢多看。小二拎着木桶上来,添了几壶热水,放下后脚不点地退下。

连日颠簸,沈抒遥准备沐浴更衣了。

房中静了下来。屏风下,留了一双云头履,落了一件膝裤,最后云彩般飘下一件肚兜。

仔细看那肚兜,倒是件极为精致的物什。内外双层,布丝运针相当缜密,竭尽针法调色之能事,真是现代机织之所不能。内层密铺花瓣,曼卷轻舒,外层却是镂空网织,将花掩映得时隐时现,别有空灵韵味,整件肚兜宛如锦上浮雕。最具匠心的还莫过于前胸处吊脖的三挂苏样扣绣葡萄,犹如三圈珍珠项链,熠熠夺目。

沈抒遥并无心思去理会这些,手心舀了些水,避开伤口,慢慢洒在肩上。渐渐眼皮子重了,昏沉得很。

忽然,外头歌乐震天,将他惊醒。

拿起一件袍子,略略披在身上。水汽氤氲,沈抒遥的脸色苍白中带着一抹潮红,推开小窗。

只见千乘万骑簇拥,从天边如虹滚滚而来。香花鬯酒遍洒,论千论万的百姓早已扶老携幼,望尘顶拜。旗甲鲜明的仪仗如一条流动的金龙,真个辚辚萧萧气卷黄河。所至之处,俨如神?降世,人们如麦浪倾倒五体投地不敢仰视。

东南形胜,自古繁富,王孙公子如沙聚,咫尺天威并非罕事。但是眼见此景,沈抒遥心觉这是打听本朝事体的绝佳机会,便手扶窗棂,回头向门外唤道:“热闹错过了可惜,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