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7说英雄谁是英雄(1 / 2)

加入书签

宇文翼恍然大悟。过了这茬,才想起翊王这是要去会一会哪一位老熟人,忿道:“杀千刀的他来干嘛?黄鼠狼拜年,我要生啖其肉!”

宇文翼乃魁垒之士,肚子里能泊航母的敞亮人。恩怨如屁,放了就完!记仇是什么?能下马奶酒吗?能教他切齿拊心,可见积怨之深。

此中确有渊源。

这位戚大人,旧职大同镇总兵。大同是明朝九边之首,锁钥三晋,雄镇北疆,辖地东起天镇隘口,西接清水河畔,恰似铁闸横亘于蒙古高原与中原之间。

梁子结在十年之前。

那会儿的翊王,哪有如今冕服车旗邸第不下天子一等的尊荣,还只是个二字郡王,封号??“定襄”。

人如其名不辱使命,戍边三年,收丰州滩、复奴儿干,一鼓作气八路大军出击,将朵颜三卫赶回贝加尔湖地区,大明建国百年首次重新控制辽东走廊及外东北。饮马斡难河,勒石狼居胥,眼见着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扬旌远征直抵欧陆建立自己的王庭,亦可期也。

忆及当年,宇文翼犹自怒发冲冠:“但凡拨了少帅一个卫,他能打到罗马!”

那大同镇位于既是陆路的跳板,又可依托山西的粮草资源支持远征。若从彼经西域西进欧洲,大同镇亦是重要的起点。然当战事胶着之际,戚大人受杨首辅策反,觉得定襄王要反,一下子切断钱粮大动脉。不但如此,暴雨冲垮必经的桥,三九寒天,还以禳灾为由烧了军队炭车。

气吞骄虏的少年英雄,只落得个恨满孤城的下场。

若不是定襄王长期与女真、朝鲜等势力交好,吸纳沿途部族,多线作战远程奔袭,恐三千虎贲早作阴山枯骨,焉有今日煌煌气象?

蔺先生说:“成祖之后,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坐拥殿下这般威势,我恐大明开国至今、享国一甲子以后只此一人!可惜名正则人心自服,言顺则大事可图。名不正而言不顺,便如无根之木、失舵之舟,做什么都是错的。”

定襄王自那以后便收了锋芒,后十年风沙,抚定边陲、怀柔远人。及至先皇明宣宗沉疴难起,膝下唯余二子,长者不过五龄稚童。先皇深恐主幼国疑,不得不想起那个还在喝西北风的定襄王弟来。这个弟弟是成祖口中的好圣孙,他爹指定的太平天子,临终遗言:可保我大明三世无忧!

但是出身微贱,定襄王生母乃色目女奴与沙陀残部之后,朝堂物议沸然。言其虽屡建不世之功,但经常干一些非法乱纪的事情。说俨然他的身份规训装不下他的野心欲望,欲望越大霸道越大,今天不反明天反,虎狼之心昭昭然。功高震主已经不足形容,他们口中的定襄王,功高噬主。

宣宗却在一片反对声中铁下心来。感谢朱棣,皇叔继位的例子不是没有。

然真正教圣心独断的头一号原因,是佩服定襄王弟自小生活水深火热豺狼窝里,长大浴血打熬一身铁骨。记得最险一役全军覆没,定襄王誓死不降唯有殉国,孤身破阵万人不敌。

这都没死,甚至没残。这般命格,堪称神异。

这很牛了。须知除了朱元璋苟到七十一岁,上上任皇帝巡幸北征积劳成疾,累死了;上任在位仅十个月无疾骤崩,胖死了。上任也就是宣宗自己,不好女色,不弄丹药,然而几次险些易溶于水,三十八岁病来如山倒,留下幼子寡母和无数人满心期待的辉煌大明,望断山河。

大限将至,真是怕了短命鬼基因代代相传,宣宗御笔悬在立储诏书上,他意已决:老朱家总得有个命硬的来扛,活着才有输出。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一道急诏之下,定襄王班师还朝。十余年风霜雪洗,定襄王按剑而立,檐下铁马在风里铮鸣,听取文华殿中一片呜咽。

他皇兄,也就是先皇,本来好好一盆传位弟弟的热血,硬是给群臣拖拉着晾到风干结块。撒手人寰,暴毙当晚就装盒,三天后埋了。遗诏,似无。

这已经是沈抒遥在后世的史书中,第二次看见翊王与帝座失之交臂了。

立国以嫡,幼主践祚。杨阁老辅政,权倾朝野。

甚至在议定襄王加封一字王爵时,杨阁老都有意摆了一道。

定襄王荡平朔漠,功勋彪炳,此番入京前,边民箪食壶浆相送十里。按天理循国法,都配得上一个美称,担得起一个绝顶的封号。

可以封“晋”,镇守太原,统领九边,封号直接关联北方边防核心区,地位仅次于朱棣“燕”字,等同于“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