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铁柱三娘大婚(2 / 2)
林小满也笑着附和道:“是啊,娘,咱们的味道摆在这儿,不怕别人抢生意。再说了,多几家砂锅店,反而能分摊一下别人的眼光,咱们也不用当那个出头鸟。”
王氏听了两人的话,脸上的担忧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释然。她点了点头,笑道:“你们说得对,是我多虑了。咱们的味道好,不怕别人抢生意。”她说着,将桌上的木匣子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眼中满是欣慰与期待。
转眼间林记砂锅已开张两月有余。虽不及开张首日那般门庭若市,但每日十几两银子的进账,也算稳定。镇上正如林小满所料,陆续冒出了四家砂锅菜铺子,不过这些店铺分布零散,味道也不及林记,倒未给林家带来太多困扰。
随着林记所需食材日渐增多,林家院子里愈发热闹起来。为了减轻母亲王氏的负担,林小满又请来了三位婶子帮忙,其中就有林村长的婆娘李氏,专门负责监工。食材采购则交给了林村长推荐的吴婶子。吴婶子为人热心,其丈夫曾是账房先生,她也识得字、会算账,加之在村里人缘极好,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做起采购来得心应手,且品行端正,深得林家信任。
店铺生意步入正轨后,每月盈利稳定在一百五十两左右。加上之前的提亲礼及沈青山赚的钱,林家如今已有三百五十两的存款。王氏平日藏钱东一处西一处,这会儿一统计,不禁目瞪口呆。
“满哥儿真是能干,竟在短短几个月就攒到了三百多两。”王氏看着林小满指出的账本收益,难以置信地说道。
“店铺的生意红火,每日的进账都不少,再加上城里各大酒楼食肆的订单,咱们的收入确实是越来越可观了。”林小满开心地勾起唇角,“不过咱们这儿地方实在太小了,腊肠都快堆不下了,得赶紧开始建房子了。”他抬头看了看外面,春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正是动工的好时节。“正好春耕刚结束,乡亲们也有空闲,可以请他们来帮忙。”
林小满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还得再建个专门的腊肠作坊,这样做起来更方便,效率也会更高。而且,咱们还可以多招些人手,试试做些新口味的腊肠,说不定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王氏听了,脸上却露出了几分担忧。“满哥儿,这建房子、建作坊,还得招人,会不会花费太大了?”她叹了口气,心里盘算着家里的积蓄。“你之前说要建个大青砖房子,叫什么四合院的,听着就不便宜。要不……等新房建好了,咱们再在新房里制腊肠?”
林小满看出了王氏的顾虑,笑着走上前,轻轻握住她的手。“娘,您别担心。钱赚了就是用来花的,咱们现在有这能力,就该好好规划。您放心,我肯定会让您过上好日子的。”
这时,一旁的沈青山也开口了。“婶子,我觉得小满说得对。这作坊和房子还是分开建比较好。不然每日那么多人多人进进出出,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咱们既然要建,就建得妥当些,长远考虑。”
王氏听了两人的话,终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期待。“好吧,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就按你们的想法来办吧。”她笑了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宽敞明亮的四合院和忙碌有序的腊肠作坊。
三月初十,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正是吉日良辰。黄历有云:“三月初十,天德合,月德合,乃上吉之日,宜嫁娶,百事顺遂。”此日,天地祥和,阴阳相济,新人们若择此日完婚,必能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在晨曦微露之际,整个村庄便被一片喜庆的红色所笼罩。今日是王铁柱与崔三娘的大喜之日,两家人早已忙碌起来,到处挂满红布,随风轻舞,映衬着朝阳的金辉,显得格外耀眼。窗棂上,精致的“?”字窗花剪裁得栩栩如生,每一刀每一剪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祝福。
沈青山天未亮便踏着露水,匆匆赶往王铁柱家中帮忙,整个王家闹哄哄的,充满着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林小满与王氏也早早地来到了崔三娘的家中。王氏手中捧着精心准备的添妆,每一件都经过她的细心挑选,寓意着对崔三娘深深的祝福。请来的福婆子则忙着为崔三娘梳妆打扮,她的手指灵巧地在发间穿梭,将一缕缕青丝编织成精美的发髻,再点缀上几朵娇艳的绢花,使得崔三娘在镜中显得愈发美丽动人。
随着太阳的升起,整个村庄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的嬉笑与喜庆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村庄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