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村中学堂(2 / 2)
林村长的家在村子中央,屋舍宽敞,庭院整洁。一进门,便见林村长的四个儿子早已等候多时。说来也巧,林村长的四个儿子分别名为林同光、林同宗、林同耀和林同祖,四个名字连在一起正是“光宗耀祖”,饱含着他对儿子们的殷切期望。
林同光在临安县的一家食肆担任小掌柜,平日较少回家。他与妻子育有两个儿子,长子林泽天和次子二娃子。二儿子在家负责田地耕种,与哥儿媳妇育有一个女娃。三儿子林同耀在县里求学,是个秀才,平日只有休沐时才回来。四儿子林同祖在铺子里帮忙,尚未娶亲。
林村长安排儿子们与林小满、沈青山同桌,桌上早已摆好了酒水。林村长的老伴李氏则带着王氏及媳妇孩子们在另一桌坐下,大家各自聊起了家常,气氛十分融洽。
“青山小子,满哥儿,老夫先敬你们一杯,感谢你们为村子所做的贡献。”林村长端起酒碗,碗中是特意买来的好酒,醇香而不烈,即便是女子和孩子们也能小酌几口。
“林叔客气了。”林小满和沈青山也端起酒碗,轻轻抿了一口。
林同光虽然不常回家,但在县里也听说过林小满和沈青山的大名,尤其是他们制作的腊肠和粉条,在食肆中颇受欢迎。他尝过之后,对其美味赞不绝口。他端起酒碗,敬向两人:“听闻林记砂锅在镇上生意兴隆,不知青山小子你们是否有计划到县里开一家食肆?”
这个问题林小满和沈青山倒是没有仔细考虑过。虽说他们在镇上赚了不少,但开销也大。县里开铺子的费用更高,而且路途遥远,无法当日来回,还需解决住宿问题,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他们决定暂时搁置此事,待日后再议。
“目前还没有打算,还需过段时间再考虑。”沈青山回答道。
“你们制作的腊肠和粉条确实美味,我们书院里很多人都在谈论呢,没想到这些美味竟然出自我们村。”林同耀平日在书院学习,虽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对美食的传闻还是有所耳闻。
“承蒙厚爱,腊肠即将推出加辣椒的新口味,别有一番风味。”林小满笑着说道。
“辣椒是何物?”林同耀好奇地问道。
林村长在旁为他解释了一番。顺带说了土豆、番茄高产的事。
“真有如此神奇的作物?”林同耀震惊得差点没拿稳酒碗。
“林叔可以作证。”沈青山点头说道。
“不知能否卖给我一些,我想带回去给夫子瞧瞧。”林同耀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说什么买卖,我直接送你一些就是了,我们还有很多。”林小满摆摆手说道。
“满哥儿果然大义。”林同耀站起身,恭敬地鞠了一躬。高产的粮食对于人们来说意义非凡,林小满如此慷慨,让他感动不已。
“我老师乃是大儒,这些作物若能得到他的认可,定能为你们推广一二。”林同耀诚恳地说道。
林小满听罢,微微一笑,拱手回礼道:“同耀哥不必多礼,若能得大儒认可,是我们村的荣幸。其实这些作物也是机缘巧合下得来的,我在村中试种后发现产量颇丰,便想着推广开来,让更多人受益。若能得到你老师的帮助,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只是头茬收的粮食目前正在育种,过几天便能分发给村里人种了。再有多余的种子,怕是得明年了。”
林村长也在旁边点头附和:“是啊,同耀,你老师德高望重,若能得到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