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教授小吃(1 / 2)
第二天,晨曦微露,林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伴随着马蹄声和车轮碾过地面的轱辘声。林小满刚刚起身,正在洗漱,便听到门外有人来报,说安河世子的亲信之一,木子峰带着一队人马已经到了。
林小满心中诧异,赶紧出门迎接,只见木子峰一脸笑意,身后跟着十几个人,其中有八名仆从,个个衣着整齐,神态恭敬。那阵势着实让林小满吓了一跳,心里不禁嘀咕,不知这安河世子究竟有何用意。
木子峰上前一步,拱手行礼,眉眼间满是笑意:“满哥儿不必惊讶,这四个婢女及四个侍从是世子特意吩咐拨给您的。他们以后就是您的人了,只听候您的差遣。”说着,他将八人的卖身契双手奉上。
林小满接过卖身契,心中震惊不已。他自己从未想过要买人,对这种主仆关系有几分排斥,但世子一番好意,他又不能直接拒绝,只好硬着头皮收下了。
幸好之前建的四合院足够大,这些人两两一组,倒也还能住得下。林小满暗自庆幸,同时心中也生出了一丝无奈。
除了这八名仆从,木子峰还带来了五个厨子,说是来学习小吃的做法的。
林小满之前和王氏商量过,是否要让村民来担任小吃摊的摊主。但考虑到临安县距离不近,即便赶骡车也要半天路程,村民不可能每日来回。虽然提供住宿也不是不行,但村民大多喜欢在村子附近找活计,不愿离家太远。
林小满理解村民的想法,对村子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的规划。因此,他决定将小吃的做法交给世子带来的人,而小吃摊的摊主则由世子那边来安排。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小吃的品质,又能解决人手问题,可谓一举两得。林小满心中稍定,对安河世子的周到安排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感激。
他让众人进来,王氏正在厨房蒸包子当早饭,看到人这么多,连忙多备了些。新来的几个仆从也纷纷上前帮忙。
待众人吃饱喝足,沈青山也来到了林家,看到如此多的人,惊讶了一瞬之后便恢复了平日的面无表情。
“我们预备在八仙楼一楼准备二十个小吃摊子,其中八个摊位出租,给临安县原有的小吃摊子、食肆等,我们提供摊位,负责清洗碗筷、收拾,他们每月上交租金,另外十二个则是由我们自己经营。”
而这十二个小吃摊子也是经由他深思熟虑的,分别是糖炒栗子(及糖葫芦等),铁板鱿鱼,烤串,章鱼小丸子,麻辣烫,煎饼果子,奶茶店,炸鸡(薯条等),烤冷面,酱香饼,鸡蛋灌饼,肠粉。
这些种类都是后世比较受欢迎的夜市小吃或者早餐小吃,食客想在这品尝美食也行,填饱肚子也行,小吃有的价高,有的价低,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最是适合不过。
林小满特意在后院建了好几个临时土灶,毕竟厨房可挤不下这么多人。
先从简单的糖炒栗子以及糖葫芦、其他能找到的果子也做成糖葫芦的样子教起,这两种做法方便简洁,一看便知,是为了食客带孩子来的时候给孩子甜甜嘴的。
然后便开始教授酱香饼、鸡蛋灌饼以及煎饼果子的做法,林小满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酱香饼的制作方法。他详细讲解了面团的制作过程,需要用温水和面,揉至光滑,然后静置醒发。与此同时,他开始调制酱料,用黄豆酱、甜面酱(先前已经做好了的,之后再单独教他们熬酱)和少许蒜蓉辣酱混合,再加入一些秘制的香料,慢慢熬煮至香气四溢。
接着,他将醒好的面团擀成薄片,涂抹上熬好的酱料,撒上葱花和芝麻,再将面片层层叠起,擀成饼状。在加热至适温的铁板上,林小满将饼煎至两面金黄,阵阵香味引得围观者垂涎欲滴。
接下来,林小满开始教授鸡蛋灌饼的做法。他强调了面团的柔软度,需用热水和面,并加入少许盐以增强筋道。他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擀成薄饼,并在中间抹上一层薄油。
在铁板上烙至半熟后,林小满展示了他娴熟的技巧,用筷子在饼边开一个小口,将打散的鸡蛋液灌入其中。随后,他将饼继续煎至金黄,确保鸡蛋熟透。最后,他为饼刷上一层酱料,加入生菜、火腿(腊肠坊出品)等配料,卷成一卷,一个香气扑鼻的鸡蛋灌饼便完成了。
最后,林小满教授的是煎饼果子。他先调制了绿豆面糊,这种面糊煎出来的饼皮薄而有韧性。他将面糊舀入加热好的平底锅中,用木铲迅速摊平,使之成为一个均匀的圆形薄饼。
待饼皮微微翘边时,林小满在上面打上一个鸡蛋,并用木铲将其摊匀。接着,他撒上葱花,并加入炸好的油条段和酥脆的薄脆。随后,他刷上特制的酱料,将煎饼迅速对折,一个经典的煎饼果子便大功告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