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师课(2 / 2)
顾梓聿有些局促,两手轻轻摩挲,似乎有些不太适应这种方式:“可是……师兄,我不会唱歌。”
“没关系,今天就当做是一次实验。我先弹一段,你来跟着唱。不用担心音准,只是让你用声音去感受旋律的流动。”
宋熙和开始在钢琴上弹奏起一段简单的旋律:“现在,放松,跟着这段旋律唱出来。”
顾梓聿深吸一口气,轻轻地哼了两声,音调有些小心翼翼,声音也稍显紧张:“啊……啊……啊……”
宋熙和耐心地停下,鼓励道:“很好,继续,感觉它的流动,就像空气在你胸腔里自由地流动。你要让每一个音符都像呼吸一样自然。”
顾梓聿轻轻点点头,尽管有些不太适应,还是继续跟着旋律唱了下去,逐渐放松了些,音量也变得稍微大了一些。
“不错,现在,试着感受一下这段旋律的情感,它是柔和的,但又有些小小的起伏,当你唱一个句子的时候,需要有开头,也有结尾,句子和句子间,有语气的停顿,衔接。”
他走到顾梓聿旁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唱歌不需要完美,重要的是放开自己,把旋律中的情感传递出去。”
顾梓聿不再那么拘谨,声音逐渐清晰:“啊……啊……啊……”这时,他的语气开始变得生动,尝试着用自然讲述的语气,带上了些许的情感。
他渐渐放松下来:“我觉得……这段旋律有点像是在讲一个温暖的故事。”
“很好,带着你的想象力,拿起琴,像你刚才唱歌那样,把声音从心里流出来。”
顾梓聿拿起了小提琴,开始轻轻地拉弓。最初的几弓有些生硬,像是还在尝试把歌声转化为乐器的歌唱。但渐渐地,他放松了些,音色变得更加圆润,旋律也变得更加流畅。随着旋律的流动,他的音色也开始富有表现力。渐渐地,他听到了风的回响,水波的轻颤。
等到最后一个音符消散,他抬起头,发现宋熙和微笑着点了点头。
今天就是顾梓聿的第三节课,而这一节课教的是顾梓聿之前从未在意过的东西??空白。
宋熙和示意顾梓聿先拉了遍音阶琶音热身。
“嗯,都还不错,唯一一点瑕疵就是右手每个音还不够均匀,这个你要注意是不是弓尖弓根的速度或者用力不太平均,还有当你准备换弦的时候,右手总有一个加速的动作,虽然真的很细微,但也会有影响。”
顾梓聿心里暗自咋舌:自己如今音阶的质量已经比在吴老师那儿上了个台阶了,师兄却总能挑出他自己从未在意过的小细节,真是火眼金睛。
“热身好了?巴赫的奏鸣曲拉过吗?哪个比较顺手?”
“BWV1001,Adagio和Fuga都还可以。”顾梓聿正好前两天才温习过,记忆正是新鲜的。
“行,拉来听听。”
Adagio拉完,看了眼宋熙和,顾梓聿放下了琴。
“拉琴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顾梓聿眉头微皱:“我在追求乐句之间的流畅感,怕它们停顿,怕它们不完整。”
宋熙和点头:“流畅和完整是自然的,但你忽略了音乐中的’空白’。就像画家用空白来让画面呼吸,乐曲中的暂停和停顿,也能让旋律更富生命力。”
顾梓聿眼中带着一丝疑惑:“空白?”
“是的,空白。”宋熙和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你看,每一个音符的背后,都是沉默在等待它的下一步。你能感受到这些沉默吗?它们并非死寂,它们是让音乐更深刻的时刻。”
“来,再拉一次,这次注意留白。”
这一次,顾梓聿开始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空白,慢慢感受到那种节奏的呼吸和停顿之间的美感。他的弓子间加入了呼吸,虽然有一些地方稍显做作和突兀,但总体来说,这首曲子不像先前那样匆忙,似乎变得更加悠长和自然。
“现在,你能感受到它们的力量吗?”宋熙和问道,目光凝视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顾梓聿轻轻点头,内心似乎被某种温柔的力量触动了:“我能感觉到它们不再是简单的音符,而是一种集体的呼吸。它们之间的间隙,带给我一种新的感觉。但是我还没能掌握,有的地方控制的不好,太生硬了。”
巴赫的奏鸣曲不同于一般的独奏作品,它虽然是单声部乐器演奏,但却需要营造出复调效果,让人听出“多个声部”同时进行。这要求演奏者精准掌控多声部旋律的平衡,让主旋律和其他声部的模仿部分清晰区分,同时聪明地塑造对位层次:某些音需要短促,某些音需要延长,以暗示和声进行。
Adagio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首装饰性极强的慢板乐章,长音的音色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以避免单调,而谱面上的和弦与旋律交替出现,更需注意声部的逻辑性,同时强调低音声部的进行,但又不能喧宾夺主。
“你需要像一位歌唱家一样去塑造旋律线条,嗯??”
宋熙和拿起自己的琴,扬琴架弓,手臂一扬,琴弦震动??
乐句像深海的暗潮般涌动、铺陈,每一个和声都带着独立的呼吸,连绵不绝,既有数学公式般的严谨,也带着即兴的生命力。房间仿佛一下子变大了,空气被琴音充盈,墙壁也跟随这力量共振着。
顾梓聿屏住呼吸,这样近距离感受到大师级独奏家音色的张力,是截然不同的体验。每一根弦的颤动都共振他的灵魂,琴音像是直达心脏,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瞬间涌上心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