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9分道扬镳(1 / 2)

加入书签

傅尧坐在密闭的迷彩车里,不知将往何处,他只是双目微闭,半倚靠在后座上,享受着这一路颠簸中的些微平静。

说来好笑,这段路,竟是他这半年来心态最轻松的一段路。想到昨天,他连夜搭的客机回帝都,傅劲先纵使城府再深也抑制不住怒气,吹胡子瞪眼的,最终还是没舍得往他身上落一手指头,只是眼不见为净地把他送走,他心里竟有些酸涩。

他所做的一切,都在逼老爷子。

是任性的啊,他再不愿呆在那圈内束手束脚,只能守不能攻。众目睽睽之下,他要挣出一条道儿来,非得把自己从上到下污透了,才能借着这一丝缝儿,借着被处罚、被发配的名义,闯到外面的天地。

“乖儿啊,这条路不好走啊。”

老头没看他,目光仍停在墙上的画像上,女人坐在扶手椅中,神情端庄优雅,眉眼精致柔和,鬓发间别着一枚素雅的珍珠发饰。

傅尧知道,祖父的这后半生,都在追忆他的祖母。他更知道,自己如此得祖父欢心,不是因为自己是长子长孙,而是因为在祖母弥留的那一段时间里,还是婴孩的自己给了她很大的慰藉。更重要的是,他越长大,他的五官就越肖像祖母,有时,从远处看,那模糊的眉目之间,竟有九分相似。

他有一双橄榄绿色的眼睛。

和墙上那幅画像中的女人一模一样。

有时候,孩童的理解能力是超乎大人想象的。当傅尧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时,他完美地利用了自己的优势。

那一年,是傅家最血腥而黑暗的一年。

傅劲先已近暮年,功成名就,眼看就要颐养天年,继承人选却悬而未决。傅晋准作为长子,理应顺理成章地继承父业,他行事稳重,能力出众,身边早已聚集了一批忠诚的拥护者,羽翼已丰,威势已成,只差一个正式的名分。若是在一般的豪门望族,这样的安排自然合情合理,无人质疑。

可惜,傅劲先年轻时一心扑在政务和家族基业上,傅晋准是在老爷子最无暇顾及家庭的时期出生的,父子之间的情分浅薄。傅晋准成长于严苛的规训之下,早早学会了自立与隐忍,在父亲心里,他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符合规格的被称为“儿子”的摆件。

反倒是傅秦陶,老来得子,偏生又聪慧机灵,正巧赶上傅劲先功成名就、春风得意的年纪。那个时候,老爷子大权在握,回头望去,竟发现自己一生戎马,唯独亏欠了家庭。于是,这个小儿子的出生,成了他弥补遗憾的机会。

傅秦陶比傅晋准整整小了十四岁。十四年,几乎是两代人的差距。

傅晋准清楚地记得,当母亲在餐桌上分享再次怀孕的消息时,父亲脸上的欣喜??那个向来冷静威严的男人,竟罕见地露出了真正的笑容。他那时已经懂得察言观色,心里隐约有些说不清的感觉,却仍装作一副成熟懂事的模样,向母亲道贺。

当弟弟出生的那一天,整个家族的注意力仿佛都被那个小小的婴儿吸引了过去。他记得自己站在病房门口,看着父亲小心翼翼地抱着襁褓中的弟弟,低头轻声逗弄,那是他从未见过的温柔神色。而母亲躺在床上,疲惫却幸福地笑着,一家人的目光聚集在那个柔软的小生命上,而他,站在门口,像是个局外人。

他不记得自己当时是什么表情,也不记得自己是否说过什么话,只记得从那一天起,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被弟弟的哭声填满了,而父母的目光永远停留在小小的婴儿身上,任何时候,只要弟弟发出一点动静,父母的注意力便立刻转移过去,像是弟弟成了家庭的唯一中心。

对于傅晋准来说,这种变化来得既突然又无法抗拒。那时候,他在外求学,已经不住家里了,偶尔放年假回家,他和父母坐下来吃饭的次数也是少得可怜。母亲再不像以前那样,看到他回来就亲自下厨做一桌丰盛的饭菜,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弟弟的奶粉、衣物和健康上。父亲的工作依旧繁忙,可偶尔回家时,第一件事也是去看看弟弟,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询问他的学业。家里的佣人们谈论最多的,也是小少爷又学会了什么新词,又是如何被老爷抱着在院子里晒太阳。

小时候,他从来不曾奢望父亲的温柔,因为他知道父亲是严厉的,是冷硬的,是以帝国大业为重的。可现在,他却忽然发现,原来父亲并不是不会温柔,只是这份温柔,从来没有给过他。

随着时间的流逝,弟弟长大了,他开始学会说话、写字,独占了所有父母的时间,用于抱抱、亲吻和游戏。而18岁的哥哥已经在压力下飞速地成长,他以荣誉学员的身份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进入帝国国防大学继续攻读经济学与法学的双学士学位,同时在议会担任书记员。父亲对他的学业和仕途感到满意,却依旧没有多余的时间停下来多看他一眼。

他对弟弟是有感情的。傅秦陶学会走路时,他是第一个伸手扶住他的哥哥;傅秦陶摔倒时,他会蹲下身子,认真地帮他擦去膝盖上的泥土。他带着弟弟在花园里放风筝,在书房里教他认字,在客厅里陪他玩拼图??他真心喜欢这个弟弟,喜欢他笑起来时露出的梨涡,喜欢他奶声奶气地喊他“大哥”。

但有时候,他也会在夜深人静时想,为什么这样温暖的童年,他自己从未拥有过。

傅晋准成婚的时候,傅秦陶已经16岁了。那场婚礼,原本该是傅晋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但却是当弟弟的风头一时无两。

傅家向来行事低调,但这场婚礼几乎是傅家权力与财富的集中展示。帝国的上层社会几乎倾巢而出,皇室、军方、内阁、各大财阀,无一缺席,甚至连皇帝陛下都在主教大人的陪同下亲自到场观礼。主教庄重地诵读着誓词,古堡里的盛宴光彩夺目,一切都彰显着傅家的权势与荣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