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番外四?物理奥赛得奖之后(2 / 2)
至于如何平衡,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规划,我一般是根据阶段性的目标来调整。有时候数竞课程比较紧张,就暂时减少物理的时间,等到进度稳定了,再补上物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并且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把它当成单纯的任务。
数学国家集训队是有两轮选拔的,第一个阶段的培训时间完全和物理国家队重合,所以我没有参加集训,只参加了最后的考试。第二阶段实在没办法缺席,我就跟物理组这边请了几天假,当然最后结果是好的,我也很开心。
记者:我听说在比赛场上还有个有趣的轶事。当时,你和队友赴索伦参加物理奥赛时,一名索伦队的带队教练还特意向你们打听,认不认识华纳一个在数学竞赛方面很有名的“Gu”。结果当他得知“Gu”就是你时,他竟然还疑惑地问你是不是走错了赛场?当时你是什么反应?
顾梓聿:(大笑)哈哈,是的,这件事当时确实挺有趣的。我还记得那位索伦队的教练满脸疑惑地看着我,反复确认是不是同一个“Gu”,因为他之前一直听说我是数学竞赛选手,没想到会在物理竞赛的赛场上见到我。
当时我表面上挺淡定的,和他解释说,其实数学和物理一直是互通的,我很喜欢数学,但同时也很热爱物理。而且物理竞赛本身也需要很强的数学能力,两者之间并不冲突。他听完之后还半开玩笑地说:“看来我们以后在数学和物理竞赛上都要小心你了。”这句话让我哭笑不得,但也觉得挺开心的,毕竟能在不同领域都留下点“痕迹”让别人记住,还是挺值得骄傲的(笑)。
不过其实,这是国家队教练的安排,当时他们对比了一下,物理国家队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如果我只能选择参加一个,教练们更推荐我去物理竞赛,希望能为国家争取更好的成绩。当然,这个决定对我来说也不容易,因为我个人真的是更喜欢数学。但从长远来看,物理是更偏向实际应用的学科,而数学能力也可以在物理竞赛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最终我接受了这个建议,专注于物理竞赛,结果也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记者:你真的很优秀(笑)。在竞赛准备过程中,最难的一道题或者最困难的挑战是什么?
顾梓聿:这次比赛最难的一道题对我来说是理论题的最后一部分,它涉及到非线性光学和复杂的微分方程,虽然以前接触过类似的内容,但要在短时间内推导出完整的解法,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我当时尝试了几种方法,甚至一度陷入卡壳,但最终还是冷静下来,重新分析题目,找到了突破口。
记者:在这次竞赛中,你认为自己获胜的关键是什么?
顾梓聿: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积累,二是心理素质。物理竞赛不仅仅是考察知识,更是考察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平时会做很多经典的竞赛题,并且尝试自己推导不同的方法。同时,心理素质也很重要,比赛过程中,时间紧迫,很多选手都会感到焦虑,如果能保持冷静,就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记者:在备赛过程中,你是如何平衡学习和生活的?是什么动力支撑你一直走到最后的呢?
顾梓聿:其实没有什么平衡可言,宇宙是公平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如果想做到最好,只能全力以赴。备赛的确很辛苦,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和练习,我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舍是必然的。所以相应的,我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很无趣的人,没有什么娱乐爱好,像身边的同龄人可能会追星、看剧看电影、看演唱会比赛之类的,这些事情我都没做过。小时候我很喜欢看小说,武侠的、冒险的、奇幻的、科幻的,但现在也没时间了。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学我啊,有时候适当放松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以上只是我觉得适合自己的节奏,但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
至于动力?肯定不是靠成就感,因为这点成就感太薄弱了。
最开始我愿意做竞赛肯定是因为我喜欢这个东西。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小学,但平时是去八中初中部上课,老师在台上讲几何题的时候,我可以不用草稿纸直接做。然后在做早操或者坐公交车,只要是闲着的时候,都会在脑子里想那些问题,推导公式也很有意思。
那时候的兴趣是最纯粹的,就是单纯地觉得好玩,觉得世界充满了有趣的规律,等着我去发现。
但是做竞赛是另一回事儿。竞赛不仅仅是兴趣,它需要系统性的训练、长时间的思考,还有不断地挑战更难的题目,甚至经历失败。比如在国家集训队的训练里,面对一道难题,可能尝试的方法行不通,推导到一半发现错误,甚至一道题能卡好几天。这种高强度的训练真的很累,也有过怀疑自己的时候,如果靠成就感来支撑,早就放弃了。
真正支撑我走下去的,可能是一种纯粹的兴趣和对问题的好奇心。我就是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想知道答案,不断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解决一个难题带来的那种纯粹的快乐,比任何外在的奖励都更有价值。
记者: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让你感到遗憾的事情?
顾梓聿:(沉吟了很久)如果说完全没有遗憾,那是不可能的(笑),最大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