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海阔天空(1 / 2)
正月初七,小麦和壮壮满月。
家中摆酒设宴,只请了几家亲近的亲戚朋友过来,都把家里坐满了。
陈家湾那边,陈大舅过来了。黎寨这里,来了几家亲戚,再有王猛他们几个兄弟。等陆二保夫夫俩和陆杨这一家三口过来,几乎要坐不下。
好几个媳妇夫郎都到灶屋帮忙,把几桌酒备下。
陆杨是带着小马驹过来的,还给小马驹配了皱纸红花戴上,从进新村开始,就有人瞪大眼睛看着,等有人开口问这小马是做什么的,听闻是送给两个孩子的,全都震惊坏了。
小娃娃才满月,就有小马骑了!
这一天,好多小孩子哭着闹着要小马,被家里大人混合双打。
还有好多人跟到山下瞧热闹,看着小马进院子,看着黎峰跟陆柳抱着刚满月的小娃娃,出来摸摸小马。
小宝贝穿着百家衣,裹在羊毛睡袋里,戴着小虎帽,模样很是可爱。
这一阵醒着,都是见人就笑的喜性子。他俩长开了些,没有刚出生时皱巴巴的样子,肤色都褪红了。
外面有雪,他们只出来走这么一圈,就被抱回屋里。
屋里坐着些媳妇夫郎,大家凑一起聊聊天。
等开席了,再一块儿去吃饭喝酒。
陆柳不去外头凑热闹,陆杨让谢岩去吃席,带着娘在房里陪陆柳带孩子。
两个爹都被黎峰招呼到了主桌上,跟谢岩一块儿招呼得好好的。
顺哥儿给他们端来了几碗菜,还有一盆汤。
汤是萝卜排骨汤,白萝卜都炖烂了,入口即化。
菜式是荤菜多,陆柳不大想吃了,他偏爱素菜了。
陆杨给他夹肉,他这样说,还把陆杨逗笑了:“你小日子过得不错嘛,都不馋肉了。”
陆柳嘿嘿笑,给赵佩兰盛汤。
“婶子,你喝喝这个汤,可好喝了。”
赵佩兰早上吃过饭出来的,还没饿,午饭没吃两口,一碗汤喝完,就去看孩子。
她还问陆柳想给孩子睡什么头,圆的还是扁的。
陆柳说要圆的,“圆的好看。”
陆柳又看向哥哥,跟他说:“我前几天摸了好几个人的脑袋,没见几个扁脑袋,大家都圆圆的。”
陆杨听了想笑:“你还去摸别人的头是圆的还是扁的?”
陆柳挺认真的,“要摸摸,我听安哥哥说寨子里有几个扁头的人,正面看着样貌很周
正,侧面就不行了,丑丑的。壮壮丑点就算了,小麦可不能丑。”
陆杨戳他脑门:“好你个柳哥儿,孩子才满月,你就偏心眼。”
陆柳还是嘿嘿笑,他又问起小马:“贵不贵?哪里买的?”
陆杨说是在马贩子那里买的。
“跟他来回讲了几天的价,马是不愁卖,他后面都要走了,我追到了城门口。听他说买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去马市买,那是朝廷管控的,买卖前后,都要登记,管得很严。像他们这种马贩子,有些是自己有马,朝廷有文书,有些是在马市里买马出来,转手倒卖。”
要么麻烦,要么花钱,没个省心的。
陆柳说:“大峰有马,说是他朋友送的。”
陆柳还没出门,没跟人聊到是抢来的马。
听他说这话,赵佩兰都回头看了他一眼。
黎峰在县里说起路上经历时,赵佩兰搭着听了一耳朵。
她看看孩子,再看看陆柳的笑脸,没多嘴,继续逗孩子。
陆杨面不改色,也没说是抢的,只说黎峰的朋友真是阔气。
“我给你哥夫买了一匹大马,可贵了。”
陆杨这次过来,还带了几身小宝宝的衣裳,是乌平之送的。他们吃完饭,拿到炕上看,一件件摆出来,陆柳瞧着都喜欢。
小孩衣裳就是大人的缩小版,上下两件。冬季不出门,衣裳没拿厚的,是可以睡觉穿着的小棉衣,还有两件小肚兜。
陆柳这一个月休息多,没怎么做针线活,见了这几身衣裳,他又手痒痒,想缝缝补补做点什么。
他悄悄问陆杨:“哥哥,你想不想要肚兜?我给你做一件穿穿?”
有条件的话,夫郎也会穿肚兜,一般是夏季穿,衣裳薄,胸前不凸。大多都是里衣上面多缝一块布,像打补丁一样。
陆杨还没穿过肚兜,他问陆柳:“你穿过吗?是不是凉飕飕的?”
陆柳也没穿过,他就把小孩肚兜放手上比划过,顾头不顾腚的。
“要么我做一件给你,你穿着试试?”
陆杨不试,他让陆柳试。
“你做了,自己穿着试试,觉着好,再给我做一件。”
陆柳想了想,也行。
“那你等着吧。”
他又问起做毛笔的手艺人,陆杨不认得,可以问问罗家哥哥。他答应帮陆柳问问。
兄弟俩说着话,把小衣裳都叠起来,话题自然转到年后的事。
陆杨已经确认会搬家,要跟陆柳说一声。
他给铺面定做了两面幌子,这都拿到手了,一面在铺子里挂出来,一面拿给陆柳。
幌子上绣着“吃得饱三个字,绣有很多山货种类。
以后不管卖什么吃的,铺面里肯定会搭着卖些山货,这面幌子照着来,不会出错。
陆杨把它交给陆柳,说:“我在府城等你来。
陆柳对未来很期待,因为知道要去,日子不远了,听见这番话,没有哭出来,笑盈盈的。
“嗯,我们晚不了多久,年中时就走,大峰说他会安置好,到时我们过去就有落脚的地方。
陆杨想跟他们住一起,之前在府城的时候,还打听过各处房屋的租子。
去到一个地方,肯定要多待几年。不说扎根了,至少要把生意做顺了,各处稳当了才行。匆匆搬家,就跟游商一样,那就没必要搬家了。
陆柳还不确定黎峰会找哪里的房子,他跟黎峰说过,想要离书院近的,这样好送孩子去上学。
“之前在县里说的,不知府城的书院离码头远不远。要是远,就住得离码头近一些。大峰平常去卖货方便。孩子还小,以后还能再搬一次家。或者找个折中的地方。
陆杨回想了一下,府城的书院和私塾都讲究环境清幽,离码头都有些距离。
他们安家,离码头太近不合适。码头附近适合做生意,来往游商极多,那附近有大量的客栈酒楼,暗门子数不胜数。还是要靠近城区一些,同样的热闹,却更加平和,适合普通百姓过日子。
陆杨说:“这些黎峰都能想到,他到时应该是选离书院近的地方,这边住的商户少,环境好一些。他自己来回路程远一点,但家人住得舒坦。
陆柳叹气:“找个两全之法好难。
住处难,安置也难。
都聊到这份上了,再说说两个爹的安置问题。
陆柳跟黎峰商量过,他们以后会开小铺子,小铺子没有开起来之前,家里还要印书卖。
到时就让两爹帮他们印书装订,这个活不累,也不用急着赶着印很多,一个月有个一两百本,就够黎峰卖的了。先把人接过去再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