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2 / 2)

加入书签

她没有先询凤?营,侧座旁听的百里归月已蹙眉要起身,去取南北疆域图来。

楚堂先她一步,折身从文匮中取出一幅舆图,铺展在女君面前的书案上。

谢澜安没有看图,中原所有的川壑地形都在她的脑子里。她眼前模拟出白水河边的战况,仿佛听到了战鼓雷动,感到风雪刮面。

千算万算,仍是人算不过天,她没料到胤奚会在那里撞上赫连朵河。

可此间疑点甚多。她知道北尉生祭百姓,源自于前世的记忆,这中间没有任何走漏风声的空间;北尉不可能知道她知道,更别提提前派人去堵截;而生祭万民,哪里需要动用他们朝中首屈一指的大将军?

赫连朵河为何兴师动众地围猎胤奚?

她知道胤奚是个宝贝,但在尉朝眼里,恐怕他还没有褚盘、阮伏鲸、谢丰年这几个南玄年轻一代将领挂得上名号。

“尉军卡在白水关,未侵我朝国土,只是让竟陵军寸进不得。

“少将军谨遵军令,不见凤?营不退,对战中受了轻伤。他带属军绕到西南口强破出一条通道,撑了一日,却未见胤将军的影,也没发现屠镇的迹象。

“末将离开军营前,探马回报赫连大军在往西移。

“少将军猜测,也许凤?营为了保存实力,在与敌军周旋中向西撤走,遂命末将速回京传报。”

耳边响起传讯兵一句句的回话。

“西撤?”兵部尚书下意识脱口,“那不是离我朝边关越来越远吗?”

除夕之前,发生了六镇兵头目向青州求盟,与北尉边镇传闻生祭两件事。内阁紧急商讨,大家对前一件乐见其成,毕竟吸收兵力可以壮大军容,可对谢澜安派兵接济北朝百姓的决定,却看法不一。

并非有意顶撞女君,而是他们不知这条消息的来源途径,再说将整个镇子的百姓南移,更是前所未有的举动。

而今果然出了事。

“凤?营向来以精锐自居,”中书令缓缓开口,“谢小将军尚能强行破出一接应口,胤将军部众纵使情况紧急,也不该集体销声匿迹。”

“是啊,”兵部尚书说,“那可是两千余人,再不济,可以分一队人从巴蜀北境绕回来传个信。难不成……”

早年间南北战乱频仍,常有北将南降,或者玄兵被俘虏后归附军镇的事情发生,兵部尚书的言外之意呼之欲出。

“大人怕是不了解这位胤郎君。”

不待谢澜安发话,百里归月忽淡薄一笑,平视兵部尚书的眼睛道:“如果时机恰当,他哪怕只剩下一口气,也是要回来的。如今情报既不见凤?兵也不见有百姓被屠,便说明两方已经接上了头。凤?

营固然可以强行突围那些百姓却不能胤将军大抵有别的打算。”

谢澜安轻敲的指尖停在玉佩上转头看看百里归月“我还以为你一向对他有意见。”

“据实而言罢了。”百里归月逊雅颔首。

有意见不假她担心胤奚对女君的感情太过火占有心太强引发专宠擅权的后果可却从没担心过胤奚的能力。

臣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捉摸不透。他们只道那位胤郎在谢澜安这儿非同凡响此事一出必引霆震怎料女君貌若轻松竟还有心情与谋士说几句闲话。

殊不知这次不同于上一次胤奚促然离京去对付褚啸崖事先全无准备。这次他带着操练得当的凤?营以一当百的池得宝人人身上还携有可支撑十日的肉干、脯腊等不怕水浸的干粮背后还有接应。

纵有突变两千人全歼也没那么容易。

谢澜安现在需要想通的是他为何向西走?

楚堂的话说得中肯:“除非有什么我们意料不到的变化否则营队拖着百姓只会被蚕食殆尽。”

谢澜安移目落在舆图左方的吐谷浑心头忽动了动。

就在这时守卫传报:“女君青州记室韩火寓入宫求见。”

“师兄?”楚堂微怔这才想起距离六镇兵寻求合盟也有月余了。

谢澜安命传。

很快一个身罩毳衣小麦肤色的高大男子匆匆入内他扑抖了一下袖向谢澜安叩首。

“韩诵和拜见女君。”

他比当初离京时晒黑了不是一点半点身上风尘漉漉想是一路舟马不停赶回来的。

谢澜安一说“起来回话”韩火寓立刻爬起来道:“小臣奉刺史命有一要事当面回禀女君。上月中阮将军赴??与求援六镇兵接头才知那首领根本不是高世军。”

谢澜安愣了一下子问:“不是?”

“不是那人乃高世军的胞弟高世伍!”韩火寓道“青州军击退济州围兵后那高世伍倒也坦诚承认便是他借兄长之名求援的说他与他麾下一万三千兵士是真心投效我朝。老师详审其人未见异常

韩火寓并不看座中阁臣一眼向谢澜安禀完后他抽空跟楚堂拱拱手对明显有话想问的师弟说:“放心老师一切安好??就是得知你策考时故意让贤让状元旁落了别家气得想揍你。嗯后面这句话是我自己加的。”

楚堂无奈撒眉给师哥使眼色眼下正谈严肃的事呢。

韩火寓没看见从怀里取出一沓信。

头一封是崔膺上呈谢澜安的疏折然后是崔膺写给楚

堂的信,底下是阮伏鲸托韩火寓带给表妹的家书,再有一封,是百里先生写给远在京城的侄女归月的家信。

派完了信,韩火寓又向谢澜安一揖:“刺史命我转达,前两批粮草共计两万石,已经到达广固城。那归附的六镇兵既是只有当初设想的一半,也非高世军统领,请示女君是否依旧按原计划攻取济州?

“还有,韩火寓把该交代的正事都交代完,抬手抹了下在这过于温暖的中殿里烘出来的鬓汗,正色望着座首女子,“小臣进京的时候听说天子禅让,女君当居人主,何以不应?

“韩诵和!楚堂拦晚了一步,变色轻喝,“这是你能在这里说的话吗?

原本正紧张讨论西北战事的大臣,被这青州不速之客的几句话弄得不上不下的,心里不免揣测,这是年轻人的口无遮拦,还是崔膺的公开表态?

谢澜安没有见怪,她此刻关注的重点全在另一件事上,“你说高世军已不在河北一带?

她与百里归月对视一眼。

两人都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光亮。

“他带走了多少人马?谢澜安问韩火寓。

韩火寓不明所以,回忆着说:“据高世伍说,六镇兵对抗尉人的信心不断受挫,除了伤亡折损,高世军手里至多不过万人。

谢澜安重新端起茶杯,宫侍脚步无声地过来躬身续茶。谢澜安呷了一口,心想:“高世军会去哪里?谁又值得赫连朵河大费周章地伏击……如果胤奚向西走的底气,来源于另一支强军的加入呢?

这一世与上一世不同了,六镇起义提前发生,所以前世的万人生祭就只是一个小镇悄无声息的消失,这一世,因叛军而头疼的尉朝却可能以此做局,来个一箭双雕。

她还是托大了。

百里归月同时在心里快速梳理线索,片刻后,颇有把握地说:“女君,是吐谷浑。

漫说韩火寓听不明白,便是满屋子阁臣也慢了半拍。

怎么又和吐谷浑扯上关系了?

楚堂低声和韩火寓说明凤?营潜入北尉边关的始末,韩火寓恍然:“女君猜测凤?军和高世军兵合一处了?

他小声嘀咕了一句:“这年头,考状元的都会领兵打仗了……

他对胤奚的印象,还停留在文杏馆那个渊默少语,学什么都快、有点蔫坏的青衫郎君上。嘀咕完,韩火寓又琢磨:“他们不往南,却向西,是因高世军对南朝人心怀抵触,胤奚无法说服他归附,可他又不想就此失去这支悍兵,西边……大玄去年和西域开展互市,胤奚难道想跑到吐谷浑和盟国换粮马!?

这想法也太……羚羊挂角了。韩火寓眼神雪亮,他欣赏!

“可前提是女君这边配合无间派使节赴吐谷浑和他们的掌市说明情况。”楚堂若有所思“还得有印信为凭。”

谢澜安身边的都是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