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41教学开始(1 / 2)

加入书签

徐念儿授课风范自成一派,既善旁征博引,又会寓教于乐,学子无不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最多的知识。

在完成原定的教学后,徐念儿特地留出一盏茶的时间,抛出一个话题:“这几日在修读古史,接下来便是温故知新,共同探讨史上何人可当诸位的楷模。”

见学子忐忑,忧虑言多必失,徐念儿特意嘱咐:“学子在学堂之言是一家之论,意在引导诸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奉圣人之命教学,自当维护学堂规矩,不会允许有人在外胡编乱造学子言论,损害同窗情谊。若有人明知故犯,弘德馆不会饶过,圣人亦不会容许。”

弘德馆的学子自幼饱读诗书,闻言放下心来,受徐念儿影响,饶有兴致地谈起此事,众说纷纭,多数人谈得最多的楷模是本朝无数才子憧憬的前朝??梁朝。

梁朝强盛百年,一度拿下西域各国,可天下合久必分,一连几位皇帝昏庸无能,梁朝气数终尽,接着着便是群雄割据一方、逐鹿中原,打了四百年,是大昱开国皇帝一统天下,虽失了西域,但大昱是继梁朝之后拥有疆土最辽阔的王朝。

大昱才子吟诗常借梁代昱,来称颂大昱繁华。曾?改朝后,才子还是那帮人,念的还是那个梁朝。

“梁朝开国皇后为人刚毅,辅佐梁国皇帝安邦定国,堪称女子典范。”兵部尚书殷桓的幼女殷知秋遗传其父心直口快的性子,于学堂之上最为热情主动,这次便是她第一个发言。

“身为皇后,容不下丈夫姬妾,无故鸠杀庶子,连其子都惊恐于她的心狠手辣。呀,难不成你日后亦要效仿她为妒妇。”吏部尚书的孙女总和殷知秋过不去,但凡后者说些什么,她都习惯反驳一嘴。

因吏部尚书是三朝元老,奉行中庸之道,做事不出采,但从不引火烧身,朝臣大多都要给吏部尚书一分薄面。学堂之上,大多学子都愿同吏部尚书的孙女交好,少数人嫌弃她骄纵任性,默默远离,也不会同她起争执,唯有殷知秋不惯着她,有话直说,好几次直接在学堂之上吵得不可开交。

殷知秋一点就着,想同对方好好掰扯此事。

徐念儿见气氛又要变,出声控制住场面:“要对梁国开国皇后其人下论断,自当是据理力争,怎能对同窗妄下论断,攀扯到同窗品行上去。怎得抄了五十遍馆训还不够,今儿又忘了。”

吏部尚书的孙女想起昨日,在温文尔雅的曾女官面前,她又一次出言讥讽殷知秋粗鄙不堪,殷知秋本是一忍再忍,终是忍不住同她争论起来。曾女官不知所措,愣在原地,任由她二人吵成一团,越吵越凶,吵得像要把弘德馆掀翻。

和馆长正巧路过。

和馆长知晓实情后,她被罚抄五十遍馆训,于今日开馆前亲自交给馆长。一想起刚交上去的馆训,她抄了一夜的手便隐隐作痛。

她紧咬嘴唇,双拳握紧。过了半响,她温吞地冒出一句:“是学生失礼,请师长恕罪。”再面向殷知秋,咬牙切齿地向她微微行礼,就当是道歉。殷知秋则挑眉一笑,向她回礼后便懒得计较。

见二人没吵起来,余下学子皆缓了一口气。昨日闹得鸡飞狗跳,属实是荒唐。

转眼,有人顺着“梁朝开国皇后”聊起梁国贤后。

“梁朝第一贤后以“女君”之誉临朝听政,知人善用、匡扶梁室,可谓兴灭国、继绝世,连陛下亦视其为女子楷模。”

因曾?多次称赞梁朝第一贤后有“大圣”风范,甚至坦言她正效仿贤后处理政事。学堂上多数人便以此为定论。

“可若谈到贤后,怎能不谈贤后之师??出身儒学世家的封大家,其撰写的典籍至今仍是我等必学之书。三从四德谁能不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