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1(1 / 2)
差两刻酉正时的西城门外,皓月当空,人潮涌动,喧嚣如沸。
好不容易跟来的乔婉眠挑开车帷一条缝隙,透过侍卫的刀戟间隙,望向外面熙攘人群,疑惑道:“如此多人?皆为大人舍生忘死?”
萧越声音较平日低沉得多:“其中,忠勇无畏者,十之四五;观火者,二三;取巧者,二三。你且安心,他们不会尽数相随,亦不会始终如一。”
乔婉眠轻应一声,强抑回眸凝视萧越的冲动。
酉正时分,号角声起,马蹄声碎,队伍在凛冽寒风中带着点点星火,蜿蜒出城,踏上西北官道。
乔家马车在最前开道,两旁跟着乔家护卫。
萧越、乔婉眠、启束的车紧随。
萧越的人马穿插安排在整个伍队中,只余刃刀卫道护持两侧。
梨儿、冬花等仆妇与暗卫居于第三辆马车,再后则是监察团的车马与宿城兵马。
黑矿救出及近日聚集宿城的青壮,由敛剑率领,行于队尾。
队伍浩浩荡荡,首尾难见,如长蛇般蜿蜒于官道之上。虽人数众多,却气氛凝重,压抑至极。
乔婉眠启窗,唯闻风声、车马声、旗帜猎猎声,乃至火把燃烧的噼啪声。
她阖窗回首,前所未有地柔声问萧越:“一路皆会如此静谧?”
启束嫌弃地瞥乔婉眠一眼,又顺她的目光打量萧越。
萧越墨发高束,更显利落;身着玄铁轻甲,英气非常;手边倚着二十年未出鞘、半人多高的萧老将军遗物??霜寒重剑,平添庄重。
诚然,萧越这少年武将的装扮颇具风采。
然而,乔姑娘的反应未免太过夸张罢!
简直是嘴角与眼珠齐飞,口水共红颊一色,那眼睛恨不得贴萧越脸上。
实在不忍直视!
萧越对上乔婉眠目光,短暂地腼腆了会儿,接着心中释然。
原来她并非不爱武生爱书生,只是单纯喜欢长得好看的。
启束几崩溃。
这两人虽未言语、未对视、未动作,甚至连呼吸都如常,却笑得诡异,实在令人牙酸。
他不应该在这里。
-
山路崎岖,队伍行进间难免磕碰,加之人员混杂,须防齐国细作趁机生事。
桑耳穿梭于卫道队伍间巡视,细察之下,监察团虽秩序井然,却个个面色阴沉。
稍加思索,便知缘由。
监察团众人各怀心思,安静只因人人心中拨弄算盘。他们来此,或因被贬外放,或为求权位贤名“自愿”相随,鲜有为西原百姓甘愿离京赴险者。
再加林之临终之言令萧老将军声名受损,更削弱了众人追随其孙的决心。
桑耳从护送官吏的金吾卫眼中,只见愁绪与退意。
首日行程,无陷阱、无刺杀,在沉默中平安度过。刃刀号角声起,众人停步安营,燃火整顿。
北风呼啸,帐篷如海浪在山坳中翻涌不息。
……
一路上,乔婉眠倚着萧越小憩良久,此刻毫无睡意,便披上斗篷,溜出帐。
寒风刺面,乔婉眠兴致顿消,正欲转身回帐,却冷不丁对上一张放大笑脸。
她一个哆嗦:“啊!谁?”
“是你啊……险些没认出,吓我一跳。”
启束收起笑,揣着手,疑惑看乔婉眠。
她忙解释:“月黑风高,你戴这么大一顶兽毛帽乍然出现,气质大变,我有点不习惯。”是夸赞的语气。
遮住光头、不乱甩佛珠的启束,竟算得上芝兰玉树。
笑容重现,启束道:“我即我,皮囊不足改。既你也有此雅兴,不如同游?”
乔婉眠抬头望去,薄薄一层阴翳像破棉絮一样稀稀拉拉盖满夜空。
“……”赏月?月呢?
但她不擅拒绝,便应了下来,二人在空地上哆哆嗦嗦地踱步。
乔婉眠随口问道:“你明明六根不净,喝酒吃肉杀生,既不想出家,也不爱钻研佛法,为何当年执意出家,又至今不改?”
启束坦然答道:“莫忘了,不做‘启束’,我便是大族嫡长。若非遁入空门,怎能在这个年纪仍逍遥于朝堂外,助挚友至此?阿弥陀佛,姑娘看我不在修行,实则人生所有际遇,皆是修行。”
“你突然好深奥。”她都快听不懂了。
走着走着,乔婉眠似有所感,猛地回头,但身后空空。
启束尤在自顾自说话:“……那处地形复杂,实乃刺杀‘宝地’。”
似乎是什么有用的知识,但乔婉眠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她心念一动,借口脚趾冻僵回了帐。
果然,昏榻边伫立着一道挺拔身影,铁甲勾勒出宽阔肩膀与劲瘦腰身,在昏暗烛火中更显威仪。
乔婉眠甩落斗篷,蝶般扑上去,眸中漾着惊喜:"大人来了?"全然将乔应舟的叮嘱抛诸脑后。
萧越轻拍少女的背:"想见你,便来了。"他抬手轻抚她的发,"放心,那边都已安排妥当,即便此刻刺客来袭,也绝不会露出破绽。"
乔婉眠放了心,旋即小蛇似的黏在萧越手臂上,侧脸贴上铁甲。
萧越唇角微扬,却见她猛地弹开,揉着脸嗔道:"不行,太冰了。"
萧越目光一暗,捞起人,将她打横抱起,大步走向炭盆旁的斗篷,将它捡起,将她裹得严严实实,只露一张?丽小脸。
乔婉眠双颊绯红,却未抗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