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七十七章(1 / 2)
一听说晚上要放烟花,院子里的大人小孩都沸腾了。
北宋朝贫富差距大,别说这些从外省逃难来的流民,连丰收村本地的村民都极少看过专业的烟花表演,只在逢年过节或遇上什么重大的庆祝活动时才有机会到附近的朱仙镇上观摩街头艺人的烟火表演,跟汴京城里皇家举办的大型烟火秀不可同日而语。
“这真的是烟花?”王大崔的心情跟孩子般雀跃,欢喜得手舞足蹈,“不瞒你们说,老王我活了这把年纪都还没见过放烟花呢,今日可算是沾了小娘子的光了。”
见识过汴京城大型烟花表演的周婆子在王大崔面前秀起了优越感,“连烟花都没见过啊,那你先前都是咋过的年?”
“放爆竹啊,我们老家都是放爆竹的。”王大崔不以为意,比手画脚解释:“在我们老家除夕夜都会把竹节扔进火盆里烧,等到噼噼啪啪爆裂开来,守着火盆的孩子就跟着大喊一声:‘大熟!’。如此方能将恶鬼驱散,来年定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注1】
“王老丈可是澧州(今湖南常德)人士?”苏轼问道。
“回大人的话,小的正是澧州人。”王大崔拱手回道。
苏轼捻须笑道:“你们澧州人过年放的这个‘爆竹’其实是从汉朝传下来的,到了咱们大宋朝初年曾有人将木炭、硫磺和硝石粉加入竹节之中,发明了最早一批烟花。再后来经过改良,竹节烟花又变成了装有火药和引信的卷纸管,传统的烟花便逐渐成型。若将小的卷纸管烟花绑在长条的纸上就能连续燃放,这种也叫百子鞭炮。”【注1】
“如此说来,这烟花倒是同火药差不多?”陈武道。
苏轼十分诧异,陈武这个小厮竟然还知道火药,细问之下方才得知陈武的兄长陈斌乃是“广备攻城作”内分管火药的小头目。
“广备攻城作”隶属军器监,是全世界最早、最大、也最著名的大型兵工厂。【注1】
由于北宋是世界上最早将火药应用于战争的朝代,当火药与兵器相结合便诞生了“火器”。从“火器”诞生的那一刻起,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就从冷兵器时代正式迈入了火器和冷兵器并用的时代。【注1】
为了制造大量先进的“火器”用于战备,北宋政府建立了两座“广备攻城作”,一座位于开封,一座位于洛阳。“广备攻城作”分工精细,下设火药、青窑、猛火、油、金、火、大小木、大小炉、皮作、麻作、窑子作等十一个车间和百余个细分项,其中的“火药作”就是专门负责制造火药与火器的车间。【注1】
在军器监的严格管理下,“广备攻城作”重视技术保密,各作的手工生产都有一定的工艺规范,工匠等须进行背诵,却禁止外传。而当初变法改革力主仿唐设立军器监,职掌中央和地方的兵器制造的人正是王文茵的祖父王安石。【注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