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上桌吃饭4(1 / 2)
“娘娘薨了!”尖锐的哭声刺破了承华宫清晨的宁静。
晨光熹微,晨钟尚未敲响,内宫一片沉寂,晨风拂过一层薄薄的水汽。霎时间,承华宫内乱作一团。
淑妃的贴身宫女捂着眼泪跪在殿内,哽咽着将消息传递出去。
消息很快传开,整座宫殿笼罩在一片凄凉之中,侍女太监们进出匆匆,不敢稍作停留,有人匆匆赶往太医院,有人低头啜泣。
这一切最终传到了宣政殿。
皇帝放下奏折,眉头微蹙。他端坐在案后,抬眸看向窗外,视线越过窗棂外,却没有焦点,晨光洒落在金漆描龙的窗格上,隐约间映出些许沧桑的影子。
片刻后,他沉声道:“传旨,承华宫闭宫,丧事从简,厚葬淑妃。”
声音虽平静,却透着几分不可捉摸的意味。
淑妃,一生都未能摆脱“不足”二字。
淑妃名陈瑶,本是京城里无数大家闺秀羡慕的幸运儿。
她出生书香门第,姿容出众,性情温婉。被皇后亲自挑选,许配给尚是亲王的圣上。
即使当时的圣上无权无势,仅有王爷封号,但她的父母还是为之振奋,陈瑶本人更是心生欢喜!
她为此婚事整整准备了多时,绣了亲手的鸳鸯嫁衣,甚至还偷偷翻阅了许多封地的地理志。
那时的她想象着与亲王携手同行,到了封地后过琴瑟和鸣的日子,虽无权无势,却也自由安稳。
然而,天意弄人。婚礼未至,储君薨逝,皇位动荡,一场政变骤然改变了命运,圣上被推上了皇位,陈氏的身份也随之尴尬起来。
满朝大臣联名上奏,认为陈氏出身寒微,难堪后位,强行将她的册封降为淑妃。
从此,她居于承华宫。
那场从未举行的婚礼,成了她一生的遗憾。她虽与皇帝有过婚约,却始终未能拥有那一日凤冠霞帔的荣光,这件事便成了她一生的心结。那件绣完的鸳鸯嫁衣,也成了她与皇后之间始终横亘的隔阂。
尽管如此,她依然尽心尽力相夫教子,维持后妃的体面,她为皇帝生下了四皇子,这本该是她在宫中站稳脚跟的契机,但命运再一次戏弄了她,常年心结,导致四皇子自小便体弱多病,而自此之后,她身体每况愈下。
“娘娘!”四皇子曲启元披头散发地冲入内殿,看见母妃的贴身宫女掩面哭泣,哭声抑制不住地从指缝中漏出,他一把扑到淑妃的床边。
“母妃!启元来了!”
床榻上的淑妃双目紧闭,面容虽清瘦,却依然透着几分生前的端庄与温柔。
她像是睡着了一般,但曲启元知道,她再也不会醒来了。
“启元不孝……母妃,您醒醒……”曲启元哽咽着,抱住了淑妃冰凉的手,却再也换不来她的一句温言软语。
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襟,承华宫的侍女宫人也都低头垂泣。
曲启元跪在床前,拉住她冰冷的手,声音嘶哑:“母妃,您醒醒……您看看启元,启元不想让您走……”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殿外一声长长哭声和叹息。
*
旨意传下殿中便有太监匆匆而入,不多时向皇帝奏报淑妃的后事安排。
宣政殿中,皇帝语气平淡,却不失威严:“淑妃一生恭顺,柔德宽厚,不曾逾矩,美德远扬,她不幸去世,朕内心极为哀痛。赐谥‘恭顺’,追封皇贵妃,马东,你来拟指。关宁,你去宣读旨意。”
马东躬身得旨,提笔,昭告天地,淑妃曲董氏,仁惠四方,贤名远良,教化远播,赐谥号“恭顺”,追封皇贵妃。虽曰寿终,然而盛德永存,呜呼哀哉,悲痛甚哉。
关宁接旨垂首应诺。
随后,皇帝转向赵怀书:“你前往淑妃家中告知。”
赵怀书上前一步行礼,声音如常:“奴婢领命。”
关宁抬眼扫了一眼皇帝,却见他面色如常,唯眉宇间透着一丝疲惫。
两人退出宣政殿。
天色阴沉,空气中弥漫着雨前的湿气,气压让人呼吸不畅。
出了大殿,赵怀书抬头看了一眼天空,轻声说道:“天要下雨了。”顿了顿,他低声补充,“汛期将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