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1上桌吃饭4(2 / 2)

加入书签

关宁站在其侧,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伏汛时,江河水位暴涨,她抿了抿唇,看了一眼赵怀书平静的侧脸,点头道:“是啊,恐怕还要打雷。”

*

关宁从宣政殿离开后,绕道御花园,刚出月门,不想迎面遇上了贤妃。

贤妃身着一袭素色宫装,恬淡端庄。

雷声在耳边隐隐作响,天幕低垂,风暴渐起。

关宁停下脚步,微微屈膝行礼:“臣见过贤妃娘娘。”

贤妃回头看向关宁,瞧见她捧着圣旨,目光上下打量了一番,似乎带着几分意味深长的笑意。

她缓步走近,眸光落在她身上:“关御笔。你这是要去淑妃宫中宣旨?”

“是。”

“也罢,我正打算去,你与我一同。”

关宁跟上。

贤妃话不多,目光在园中盛开的芍药与连绵宫墙之间来回流转,似是在打量,又似是在回忆。

走至半路,她忽然自顾自开口:“淑妃一生都未曾放下最初的执念,可惜了。”

关宁默然不语,跟着走了一段路后,贤妃忽然问道:“淑妃这一生……关御笔怎么看?”

关宁微微一怔,低头恭声道:“臣不敢妄评。”

贤妃轻笑了一声:“这世间的女子,大抵都不敢妄评什么。”

贤妃的目光却已经移向远处,语气中带着些许若有若无的感慨:“淑妃这一生,虽称不上极宠,但凭圣上对她的愧疚,她便能在宫中安稳无虞。只可惜,她自己未能想得开。她那样一个心性柔顺的人,偏偏被推到了这个位置。”

贤妃语气中带着几分怅然,又道:“其实想一想,这宫里的人,谁不是如此?”

关宁沉默片刻,低声道:“或许每个人都在试着走自己的路,只是结局未必如愿。”

贤妃顿了顿,目光重新回到关宁身上,语气微微一转:“关御笔,你这一路走来,倒是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你可知你如今所走的路,宫中无人敢走?偏偏你走了,而且还走得这般稳。”

关宁垂下目光,语气谦逊:“臣不过是尽了本分,若无娘娘的提点,臣今日未必能有机会站在这条路上。”

贤妃闻言,笑意浅淡,语气听不出情绪:“你如今走的路,是你一步步拼来的,不是靠谁推得了的。”

她抬头看了下天道:“既然走上了这条路,那便好好走下去吧。风雨要来了。”

关宁低头道:“臣谨记娘娘教诲。娘娘也要好生保重凤体。”

贤妃看了她一眼,未再说什么,迈步向前。

阴云越发低沉,闷雷滚滚,整个庭院被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

宫人们垂头站立,低声啜泣着,空气仿佛凝滞不动。

贤妃与关宁一前一后走入殿内,厚重的帷幔微微摇曳,仿佛仍留存着些许温暖气息。

关宁展开圣旨,站在众人面前宣读。

声音清晰而平稳:“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淑妃柔德宽厚,恭顺有加,承恩御宇……赐谥‘恭顺’,追封皇贵妃,以彰其德,钦此。”

众宫人齐齐跪地叩首,哭声再次汇成一片。

关宁缓缓放下圣旨,转身望向皇后,低声道:“皇后娘娘,臣已宣读完毕。”

皇后娘娘点点头,她轻声道:“这宫里的人啊,活着时像是一场梦,去了也不过是一缕烟。”

风起,香炉中的烟雾随风散去,一如宫中那些走过的生命,留下的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痕迹。

*

长安城里一场大雨下了两天两夜,早朝之后,皇帝召政事堂的众人朝议,左相李衡、右相徐勉站在前面半步,后面从左到右依次站着右仆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