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关奉使2(2 / 2)
“奉使虽无品级,但代表皇上的意思,恐怕寒门或司察司出身的官员更得陛下信任。”
“会不会是司察司那边的人?”一位心腹小心翼翼地问道。
“司察司的人?”李博冷笑一声,“江南是我徐家的地盘,就算是司察司插手,也掀不起什么浪来。”
“可若是陛下执意要司察司的介入呢?”
然而左相却始终未开口,只是微微眯着眼,看着窗外的青松树。
有一心腹低声道:“臣倒觉未必。此次江南赈灾,重在统筹与问责,陛下或许会选一名稳重之人,而非寒门新进。”
“相爷,您怎么看?”有人忍不住问道。
左相轻轻摇头:“皇上的心思,岂是我们能轻易猜透的?奉使一职,关键不在谁担任,而在于陛下真正的意图。”
另一边,右相府内的气氛则紧张了许多。
“陛下突然设奉使,必然用心良苦。这人若不是李衡举荐的,便可能是司察司或者那些寒门的人,想借此一举拔高他们的声望。”
“若寒门官员出任奉使,他们必会借机清算江南世家的积弊,冲击我等的根基。”
“但奉使的事陛下没有任何风声,按理来说,该轮不到左相的人。”
“但若陛下当真执意如此呢?”
“此事还要看陛下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右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无妨,奉使一职虽重要,但江南也有我徐家的布局,哪怕是江南是他徐家的天下,我也让他翻不起什么浪,这次必要将他徐家...”
*
皇帝端坐于御座之上,神情淡然,目光从朝堂上的百官身上一一扫过。
“昨日户部与司农寺的折子,已然呈上。”他开口,语气如往常一般平静,“朕看过,江南灾情严重,赈灾一事刻不容缓。”
“然则奉使人选,诸卿可有举荐之人?”皇帝话锋一转,目光在殿中扫过,语调仍旧不疾不徐,却透着一丝威严。
大殿内顿时一片静默,官员们低垂着头,没有人率先开口。
“左相,”皇帝将目光落在左相身上,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你以为如何?”
左相抬头,恭谨地拱手道:“陛下,奉使一职事关重大,臣以为人选须得深谙地方事务,又能体恤民情之人方可胜任。”
“嗯。”皇帝微微颔首,“右相呢?”
右相上前一步,神色间带着几分从容:“臣赞同左相之言。江南灾情复杂,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若人选稍有不当,恐难以胜任。”
“那依你二人之见,此人当如何选定?”皇帝微微倚靠在龙椅上,声音冷静。
两人皆垂眸不语,像是在思索什么,又像在等待对方先行发声。
皇帝低笑一声,声音轻缓,却让众人心头一凛。
殿内的气氛瞬间紧绷了起来,百官面面相觑,不少人露出迟疑的神色。
“既然如此,”皇帝轻拍龙案,语调一转,“朕就定下奉使人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