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请医问药(2 / 2)

加入书签

沈青山平日里总是面无表情,那冷峻的面容上,仿佛覆盖着一层寒霜,令人不敢轻易接近。再加上他猎户的身份,身上自带着一股肃杀之气,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对他敬而远之。他的命运似乎也颇为坎坷,娘亲在生他时难产而逝,父亲也在几年前离世,村里甚至流传着他克亲的流言。如今,他已年满十八,却依旧孑然一身,未曾婚配。

林小满坐在灶前,手中虽在忙碌地添柴烧火,但思绪却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他本身也是喜欢男子的,虽然他们相识不久,但这猎户本就跟长在他审美上似的,让他总是忍不住想起他。

林小满仔细地回想着沈青山的点点滴滴,若是真的要嫁人,那么沈青山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他家中没有长辈亲戚,自己也就不用担心是否会不讨他长辈的喜欢了。孤身一人又有什么好怕的,只要他能干,能撑起这个家,那么未来的日子,也一定会是幸福美满的的。想到这里,林小满的脸上不禁泛起了一抹红晕。

“婶子,药包我放在桌上了,煎药的法子跟平时一样,您照着做便是。”沈青山将手中的药包轻轻搁在桌上,语气温和。他抬头望了望窗外,天色已暗,暮色沉沉,远处的山影渐渐模糊,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轮廓。他顿了顿,又道:“天色不早了,我这就先回去了。”

他说完,便不再多留。毕竟他是个未婚的男子,若是久留在满哥儿家,传出去对满哥儿的名声不好。虽说村里人大多淳朴,但闲言碎语总是难免的。沈青山心里明白,自己虽是个粗人,但也不能不顾及这些礼数。

崔三娘见状,也连忙起身告辞。她一边收拾着手中的针线,一边笑道:“我也得回去了,家里的米已经泡下了,再耽搁下去,怕是连灶火都来不及生了。”

王氏见两人都要走,心里虽有些不舍,但也知道留不住。她将两人送到门口,脸上带着几分歉意,道:“今儿个真是麻烦你们了,本想留你们吃顿饭的,可你们一个个都急着走。下次可一定要留下来,婶子下厨,给你们做几个好菜。”

沈青山和崔三娘都笑着点头应了,各自转身离去。王氏站在门口,目送两人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暮色中,直到看不见了,才转身回了屋。

晚饭并不丰盛,甚至可以说是简陋。桌上摆着一碗粳米煮的稀饭,米粒稀稀疏疏地浮在汤水里,旁边是一盘清水煮的野菜干,黄绿色的叶子泛着淡淡的苦苦味,还有一碟子腌菜,咸香扑鼻,算是这顿饭唯一的调味品。

林小满坐在桌边,默默地吃着饭,脸上没有一丝不满。他心里清楚,家里的日子并不宽裕,能吃饱已经算是不错了。林小满低头看着碗里的稀饭,心里却在盘算着别的事。他想着,自己得快点把身子养好,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等身子好些了,得出去找点活计,哪怕是去山上寻些埋在雪地下的野菜,总得想办法赚点钱。家里这样下去,日子只会越来越难熬。

他抬起头,看了看窗外的夜色,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她都不能再这么坐以待毙了。

又过了几日,林小满自觉身子已经大好,便自告奋勇去山上拾点小干柴引火。王氏虽然担心,但也由着他去了,总待在家里闷着对身体也不好。

日头升至桑树梢时,林小满拖着柴捆穿过晒谷场。青石井台边洗衣的吴家媳妇忽然压着嗓子:“到底是花骨朵似的哥儿,野参野鸡流水似地往林家送……”绞衣棒的捶打声淹没了后半句,那妇人湿淋淋的指头却分明指向他他后心。

林小满心中一紧,眉头微皱,脚步却不自觉地放慢了些。他本想上前呛她几句,只是忍了下来。王氏在出门前才叮嘱过他让他别计较村里的流言蜚语,他答应得好好的,总不能扭头就忘。再说这些人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心理不平衡念叨几句,自己要是斤斤计较,反倒落了下风。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不快,继续向前走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的脸上,带来一丝温暖。他知道,这些流言蜚语不过是无聊之人的闲言碎语,不值得为此动怒。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能因为这些小事而分心。

回到家后,林小满将柴捆放下,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走进屋内。王氏正在灶台前忙碌,见他回来,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