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镇上摆摊(1 / 2)
年初八的清晨,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
林家的院子里,几道熟悉的身影又围坐在石桌旁,他们面前摆着几碗冒着热气的粗茶,袅袅的茶香在晨风中飘散。
林小满率先开口,声音干脆利落:“铁柱哥家的哥哥多,不若把粉条单独拎出去,全给王家做吧。”他目光坚定,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王家在村里口碑一向不错,家中壮劳力也多,尤其是年后崔三娘就要嫁过去,若是能多一份营生,日子也能过得更宽裕些。
王铁柱闻言,脸上露出几分局促,搓了搓粗糙的手掌,低声道:“这,这是满哥儿的方子,怎么可以给我家做呢?”他心里既感激又不安,这不就是白占了林小满的便宜。可转念一想,自家人口多,田地却少,平日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若是能多一份收入,自然是求之不得的。想到这里,他的眼神眼神中又隐隐透出一丝期待,只是嘴上仍旧推辞着。
林小满看出了他的心思,笑了笑,语气温和却坚定:“铁柱哥,咱们不用这么见外。这营生交给你家,我也放心。再说了,你家劳力多,做起来也快。”
王铁柱听了,心里一暖,眼眶微微有些发红,重重地点了点头:“满哥儿,你放心,这活儿我一定好好干!”
“粉条只是其中一个法子,不打紧的,我估计再过不久,就会有别人做出来了,也不是什么难事,咱们就抓紧时间赚这一波就好。”林小满说着,神情间透着几分淡然与洒脱。他深知,这世上的生意,从来都是“先到先得”,尤其是这种没有太多技术门槛的买卖,迟早会有人模仿。
自从他琢磨出制作腊肠、粉条的法子,并且成功卖出了菜方子后,林小满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粉条虽然能赚钱,但终究是辛苦活,需要大量的人力,利润也不高。与其自己费劲,不如把机会让给王家,既能卖个人情,又能腾出手来琢磨别的赚钱门路。
“铁柱就应下吧,满哥儿既然说出来了,那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王氏在一旁轻声劝道。
崔三娘深知林小满的为人,既然他主动提出让王铁柱接手粉条的生意,那必然是已经考虑周全了。而且,这对王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村里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气,而粉条虽然利润不高,但胜在稳定,只要肯干,总能赚到钱。
王铁柱听了这话,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他搓了搓粗糙的手掌,声音有些哽咽地说道:“谢谢满哥儿,谢谢婶子。”他明白,林小满这是在给他机会,虽然粉条生意赚的是辛苦钱,但对于他们这些这些村里人来说,能有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
“以后酒楼的粉条就由王家供应,我待会儿去镇上给吴掌柜说下。”沈青山一锤定音。
“满哥儿,那你们是准备去镇上赁个摊子做那砂锅粉的生意吗?”崔三娘放下手中的针线,抬头看向林小满。
崔三娘与王铁柱的婚期将近,王铁柱前些日子特意去镇上给她买了一匹上好的红布,让她绣嫁衣。这几日,崔三娘几乎整日都坐在窗前,一针一线地绣着那件嫁衣,偶尔也会和邻里闲聊几句。
“对,先把这个做起来吧。”林小满点点头。“铁柱哥,你要跟着我们干吗?绝不亏待你。”
“承蒙你俩看得起我,我肯定是要跟定你们的,哈哈。”
林小满见王氏眼眸一闪,似乎想要表达自己也跟着去帮忙的意思,连忙笑着上前搀扶住她,语气温软地安抚道:“哎呦娘,您可别想着每天跟着我们干活了。您这身子骨才刚见好,哪能经得起这般折腾?再说了,您以为在家就闲着呢?咱们这一大家子的腌肉、收菜、安排活计,哪一样不是得您来掌眼?您可是咱们家的定海神针,离了您,我们哪能安心去镇上摆摆摊呢?”
王氏闻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笑意。她轻轻拍了拍林小满的手背,声音里带着几分满足:“哎,好,那我就在家帮忙。你们放心去镇上摆摊,家里的事儿有我呢。”
林小满见王氏答应了,心中松了一口气,但转念一想,又不能让娘太过操劳。他寻思着,从王家找两个手脚勤快的媳妇婆娘来帮忙,切肉、腌肉、洗菜这些活儿交给她们去做。至于香料,他早就磨磨成了粉,调配好了,也不怕方子被人学了去。
这样一来,他娘只需要在旁边盯着,指点指点,不用亲自动手,既省了力气,又能保证活儿做得妥帖。
大致商讨好了接下来的安排,沈青山与王铁柱就一起去了镇上,先去找了吴掌柜说了改成王家供应粉条的事,又去跟王铁柱东家说了辞工的事,而后又去找中人打听一番在镇上摆摊的事宜。
↑返回顶部↑